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將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將

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此五大夫者,名辭之而實羞 之。今將軍方吞一國之權,提鼓擁旗,被堅執銳,旋回 十萬之師,擅斧鉞之誅,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驕士。」田 聵曰:「今日諸君皆為聵祖道具酒脯,而先生獨教之 以聖人之大道,謹聞命矣。」

《漢書息夫躬傳》:「躬字子微,河內河陽人也。哀帝時,上 疏歷詆公卿大臣曰:『方今丞相王嘉健而蓄縮,不可 用;御史大夫賈延,墯弱不任職;左將軍公孫祿、司隸 鮑宣,皆外有直項之名,內實騃,不曉政事』。」

《後漢書伏湛傳》:「建武六年,南陽太守杜詩上疏薦湛 曰:湛容貌堂堂,國之光輝;智略謀慮,朝之淵藪。髫髮 厲志,白首不衰,實足以先後王室,名足以光示遠人。」 《樊準傳》:「永元之初,連年水旱災異,郡國多被飢困。準 上疏曰:被災之郡,百姓凋殘,恐非賑給所能勝贍。雖 有其名,終無其實。」

《郭太傳》:太卒,同志者共刻石立碑,蔡邕為文。既而謂 涿郡盧植曰:「吾為碑銘多矣,皆有慚德,唯郭有道無 愧色耳。」

《魏志陳思王植傳》:太和五年,植上疏陳審舉之義曰: 「臣聞天地協氣而萬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五帝 之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與不用,知與不知 也,既時時有舉賢之名,而無得賢之實,必各援其類 而進矣。」

《陳群傳》:群字長文,魏國既建,遷為御史中丞。時太祖 議復肉刑令曰:「安得通理君子,達於古今者,使平斯 事乎?昔陳鴻臚以為死刑有可加於仁恩者,正謂此 也。御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論乎?」群對曰:「臣父紀以為 漢除肉刑而增加笞,本興仁惻而死者更眾,所謂名 輕而實重者也。名輕則易犯,實重則傷民。」

《晉書王如傳》,侯脫據宛,與如不協。如說勒曰:「侯脫雖 名漢臣,其實漢賊。」

《梁書王亮傳》:「亮字奉叔,天監二年,轉左光祿大夫,侍 中中軍如故。元日,朝會萬國,亮辭疾不登殿,設饌別 省,而語笑自若。數日,詔公卿問訊,御史中丞樂藹奏 大不敬,論棄市刑,詔削爵,廢為庶人。四年夏,高祖讌 於華光殿,謂群臣曰:『朕日昃聽政,思聞得失。卿等可 謂多士,宜各盡獻替』。尚書左丞范縝起曰:『司徒謝朏 本有虛名,陛下擢之如此。前尚書令王亮頗有治實, 陛下棄之如彼,是愚臣所不知』。」高祖變色曰:「卿可更 餘言。」縝固執不已,高祖不悅。

《雲仙雜記》:王鄰隱西山,頂菱角巾。又常就人買菱,脫 頂巾貯之。常未遇而歎曰:「此巾名實相副矣。」

《貴耳集》:种放見陳圖南曰:「意謂子有仙風道骨,奈何 尚隔一塵?一塵謂五百年也,他日必白衣作諫議。然 名者古今之美器,造物深忌,於天地閒無全名,子名 將起,物必敗之。」放晚節果如圖南所言。

《讀書鏡》:司馬君實、章子厚二人冰炭不相入,子厚每 以謔侮困君實。君實苦之,求助於蘇公。公見子厚曰: 「司馬君實時望甚重。昔許靖以虛名無實,見鄙於蜀 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譽,流播四海,若不加禮,必以賤 賢為累。」先主納之,乃以靖為司徒。許靖且不可慢,況 君實乎!

王文正公凡於用人,不以名譽,必求其實。張忠定公 有清鑒,善臧否人物,凡所薦辟者,皆方廉恬退之士。 常曰:「彼騖名奔競者,將自得之,何假我舉?」韓魏公屢 薦歐陽公,而仁宗不用也。他日復薦之曰:「韓愈,唐之 名士,天下望以為相,而竟不用。使愈為之,未必有補 於唐」,而談者至今以為謗。歐陽修,今之韓愈也,而陛 「下不用,臣恐後之談者,謗必及國,不特臣輩而已,陛 下何惜不一試之,以曉天下後世也?」上從之。夫有文 正、忠定之用人,則真才不為虛名所奪,然以知名之 故,而一切以奔競待之,所謂雖不能使之在人上,其 能抑之在人下乎?惟試以政事,而名實立見矣。此又 待名士法也。

《宋史田況傳》:「況知制誥,常面奏事,論及政體,帝頗以 好名為非,意在遵守故常。況退而著論上之,其略曰: 『名者由實而生,非徒好而自至也。堯、舜、三代之君,非 好名者,而鴻烈休德,倬若日月,不能纖晦者,有實美 而然也。設或謙弱自守,不為恢閎睿明之事,則名從 而晦矣。雖欲好之,豈可得乎?方今政令寬弛,百職不』」 修。陛下若恐好名而不為,則非臣之所敢知也。陛下 倘奮乾剛,明聽斷,則有英睿之名;行威令,懾姦兇,則 有神武之名;斥奢汰,革風俗,則有崇儉之名;澄穴濫, 輕會斂,則有廣愛之名;悅亮直,惡巧媚,則有納諫之 名;務咨詢,達壅蔽,則有勤政之名;責功實,抑偷幸,則 有求治之名。今皆非之不為,則天下「何所望以平乎? 抑又聖賢之道曰『名教』,忠誼之訓曰『名節,群臣諸儒 所以尊輔朝廷,紀綱人倫之大本也。陛下從而非之, 則教化微,節義廢,無恥之徒爭進,而勸沮之方不行 矣。豈聖人率下之意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