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15

此页尚未校对

石之似玉者相;劍者之所患,患劍之似吳干者。賢主 之所患,患人之博聞辯言而似通者。亡國之主似智, 亡國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聖人 之所加慮也。故墨子見岐,道而哭之。周宅酆、鎬近,戎 人與諸侯約,為高葆禱于王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聞, 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嘗 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悅喜之。幽王欲 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至于 後戎寇真至,幽王身之,乃死于麗山之下,為天下笑。 此夫以無寇失真寇者也。賢者有小惡以致大惡,褒 姒之敗,乃令幽王好小說以致大滅,故形骸相離,三 公九卿出走。此褒姒之所用死,而平王所以東徙也, 秦襄、晉文之所以勞王,勞而賜地也。梁北有黎丘部, 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姪昆弟之狀。邑丈人有之市 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 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為汝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 而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曰:「孽矣,無此事也。 昔也往責于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 奇鬼也。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復飲于市,欲遇而刺 殺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 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 其子者,而殺于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 黎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跡,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 人也。舜為御,堯為左,禹為右,入于澤而問牧童,入于 水而問漁師,奚故也?其知之審也。夫人子之相似者, 其母常識之,知之審也。」

淮南子

《俶真訓》

神者,智之淵也,淵清則智明矣。智者,心之府也,智公 則心平矣。人莫鑑于流沬而鑑于止水者,以其靜也。 莫窺形于生鐵而窺于明鏡者,以睹其易也。夫唯《易》 且靜,形物之性也。由此觀之,用也,必假之于弗用也。 是故虛室生白,吉祥止也。夫鑑明者,塵垢弗能薶,神 清者,嗜欲弗能亂。精神已越于外,而事復返之,是失 之于本而求之于末也。外內無符而欲與物接,蔽其 元光而求知之于耳目,是釋其昭昭而道其冥冥也, 是之謂失道。心有所至而神喟然在之,反之于虛則 消鑠滅息,此聖人之游也。

《主術訓》

《智欲員》者,環復轉運,終始無端,旁流四達,淵泉而不 竭,萬物並興,莫不嚮應也。

韓詩外傳

《論智一則》

傳曰:聰者自聞,明者自見。聰明則仁愛著而廉恥分 矣。故非道而行之,雖勞不至;非其有而求之,雖強不 得。故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遠 而名彰也。《詩》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春秋繁露

《必仁且知》

何謂之知?先言而後當。凡人欲舍行為,皆以其先知 規而後為之。其規是者,其所為得其所事,當其行,遂 其名,榮其身,故利而無患,福及子孫,德加萬民,湯武 是也。其規非者,其所為不得其事,不當其行,不遂其 名,辱害及其身,絕世無復,殘類滅宗亡國是也。故曰: 「莫急于知。」知者見禍福,遠,其知利害,蚤言之而無敢 譁,立之而不可廢,取之而不可舍,前後不相悖,終始 有類,思之而有復,及之而不可厭。其言寡而足,約而 喻,簡而達,省而具;少而不可益,多而不可損。其動中 倫,其言當務。如是者謂之知。

漢揚雄法言

《問明篇》

「明哲煌煌,旁燭無疆。遜於不虞,以保天命。」譔《問明》,或 問明。曰:「微。」或曰:「微。何如其明也?」曰:「微而見之明,其誖 乎?聰明其至矣乎?不聰,實無耳也。不明,實無目也。敢 問大聰明?」曰:「眩眩乎唯天為聰,惟天為明。夫能高其 目而下其耳者,匪天也夫!」或問「小每知之,可謂師乎?」 曰:「是何師歟?是何師歟?天下小事,為不少矣。每知之, 是謂師乎?師之貴也,知大知也。小知之師亦賤矣。孟 子疾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或曰:「亦有疾乎?」曰:「摭我華 而不食我實。」或謂:「仲尼事彌其年,蓋天勞諸,病矣夫?」 曰:「天非獨勞仲尼,亦自勞也。天病乎哉?天樂天,聖樂 聖。」或問:「鳥有鳳,獸有麟,鳥獸皆可鳳麟乎?」曰:「群鳥之 於鳳也,群獸之於麟也,形性豈群人之於聖乎?」或曰: 「甚矣,聖道無益於庸也。聖讀而庸行盍去諸?」曰:「甚矣 子之不達也。聖讀而庸行猶有聞焉,去之阬也,阬秦 者非斯乎?投諸火。」或問:「人何尚?」曰:「尚智。」曰:「多以智殺 身者,何其尚?」曰:「昔皋陶以其智為《帝謨》,殺身者遠矣; 箕子以其智為武王陳《洪範》,殺身者遠矣。仲尼,聖人 也。或劣諸子貢,子貢」辭而精之,然後廓如也。於戲!觀 《書》者違子貢雖多,亦何以為慎哉?成湯丕承也,文王 淵懿也。或問「丕承。」曰:「由小致大,不亦丕乎?革夏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