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17

此页尚未校对

《先知篇》

立政鼓眾,動化天下,莫尚於中和。中和之發,在哲民 情。譔《先知》先知,其幾於神乎?敢問先知曰不知。知其 道者,其如視忽。眇綿作炳,先甲一日易,後甲一日難。

黃憲外史

《智論》

徵君憂二姬之讒,復說韓王曰:「夫尺蠖蜉蝤,同出于 陽,而不為尺蠖之鳴;黃雀蜻蜓,同翔于空而不為黃 雀之舉;鯤魚蝮蛇,同潛于水而不為鯤魚之化。若此 者,豈限于物力哉?氣使然也。故蜉蝤之安于默,蜻蜓 之限于飛,蝮蛇之困于遊者,彼亦烏知尺蠖之鳴,黃 雀之舉,而鯤魚之化也?唯不知故以類群而不毒,是」 萬物之淑慝,皆以無所知而能相安也。使其有所知 則必慕,慕則必傾焉。惟人靈覺于物,故無大愚,亦無 大智。無大智故有知而不慕,有慕而不傾,有傾而不 殆,有殆而不窮,窮則必復。若元王素主之於凡庶。惟 無所大知,是以賤而莫知其所以貴,貧而莫知其所 以富,陋而莫知其所以揚,勞而莫知「其所以逸,困而 莫知其所以亨」,變化若神,動靜若運。凡庶惟群處,囂 囂然以顒之爾矣。昔傲象之於重華也,無大智,故得 以靖而不夷;魋虎之於仲尼也,無大智,故得以康而 不隕;項籍之於高祖也,無大智,故得以興而不復。雖 德與智合,以光耀于天下,而銘偉功,亦命使之然也。 豈惟元王素主之異「于凡庶哉?今有愚夫,老於田野, 與子孫守十金之產,而盜賊不攘其室者,亦盜賊無 大智也,況於受命之主乎!」今賢王居必伯之國,受世 昌之封,膏腴之沃壤七百餘里,雖周之申伯、鄧侯,未 有若賢王之隆也。夫南陽雖封於先王,而實天之所 賜,賢王欲乘而興之,甚易也。以賢王之明,而失可伯 之時,「是使齊桓、晉文笑于前,秦孝公、齊威王議于後, 無乃棄天之賜,而削先王之封乎?願王恭禮天下之 士,以結其心,遠內嬖之讒,以清其志,則天下士必奮 然樂為之用,而賢王之名尊矣。此鄙臣所以婉弈而 長歎也,王其熟慮焉。」韓王曰:「善。」

徐幹中論

《智行》

或問曰:士或明哲窮理,或志行純篤,二者不可兼,聖 人將何取?對曰:「其明哲乎!」夫明哲之為用也,乃能殷 民阜利,使萬物無不盡其極者也。聖人之可及,非徒 空行也,智也。伏羲作八卦,文王增其辭,斯皆窮神知 化,豈徒特行善而已乎?《易·離象》稱「大人以繼明,照于 四方」,且大人,聖人也,其餘象皆稱君子,蓋君子通於 「賢者也,聰明惟聖人能盡之,大才通人有而不能盡 也。《書》美唐堯,欽明為先。驩兜之舉共工,四岳之薦鯀 堯,知其行,眾尚未之信也。若非堯,則裔土多凶族,兆 民長愁苦矣。明哲之功也如是,子將何從?」或曰:「俱謂 賢者耳,何乃以聖人論之?」對曰:「賢者亦然。人之行莫 大於孝,莫顯於清。曾參之孝,有虞不」能易;原憲之清, 伯夷不能閒;然不得與游、夏列在四行之科,以其才 不如也。仲尼問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 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貢之 行,不若顏淵遠矣,然而不服其行,服其聞一知十。由 此觀之,盛才所以服人也。仲尼亦奇顏淵之有盛才 也,故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顏淵達 於聖人之情,故無窮難之辭,是以能獨獲亹亹之譽, 為七十子之冠。曾參雖質孝,原憲雖體清,仲尼未甚 嘆也。」或曰:「苟有才智而行不善,則可取乎?」對曰:「何子 之難喻也!水能勝火,豈一升之水,灌一林之火哉?柴 也愚,何嘗自投於井。夫君子仁以博愛,義以除惡,信 以立」情,禮以自節,聰以自察,明以觀色,謀以行權,智 以辨物,豈可無一哉?謂夫多少之閒耳。且管仲背君 事讎,奢而失禮,使桓公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功, 仲尼稱之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召忽仗節死 難,人臣之美義也,仲尼比為匹夫匹婦之為諒矣。是 故聖人貴才智之特能,立功立事,益於世矣。如愆過 多,才智少,作亂有餘而立功不足,仲尼所以避陽貨 而誅少正卯也。何謂可取乎?漢高祖數賴張子房權 謀以建帝業,四皓雖美行而何益夫倒懸,此固不可 同日而論矣。或曰:「然則仲尼曰:『未知,焉得仁,乃高仁 耶』?」何謂也?對曰:「仁固大也。」然則仲尼此亦有所激然, 非專小智之謂也。若有人相語曰:「彼尚無有一智也」, 安得乃知為仁乎?昔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居攝,管、蔡 啟殷畔亂,周公誅之。成王不達,周公恐之,天乃雷電 風雨,以彰周公之德,然後成王寤。成王非不仁厚於 骨肉也,徒以不聰叡之故,助畔亂之人,幾喪周公之 功,而墜文武之業。召公見周公之既反政,而猶不知 疑其貪位,周公為之作,《君奭》然後悅。夫以召公懷聖 之資,而猶若此乎?末業之士,苟失一行,而智略褊短, 亦可懼矣。仲尼曰:「可與立,未可與權。」孟軻曰:「子莫執 中。」執中無權,猶執一也。仲尼、孟軻可謂達於權智之 實者也。殷有三仁,微子介於石不終日,箕子內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