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言足信也。

陳注不失口于人,故言足信。

《子》言「之事君,先資其言。拜自獻其身,以成其信。」

陳注應氏曰:「資,憑藉也。古之為臣,其經世之學皆豫定于胸中。至于事君,則前定之規模先形于言以為藉,然後自獻其身,以成其信。自獻者,非屈己以求售也,如《書》之自靖自獻,致命而無所愧也。」「畎畝」、「『幡然』之數語,《說命》、對揚之三篇,此伊、傅先資之言也。齊桓問答而為書,燕昭命下而有對,此管、樂先資之言也。言于先」而信於後,無一不酬者。後世若「登壇東向」之答,《草廬三顧》之策,亦庶幾焉。

《儒行》

儒有忠信,以為甲胄。

陳注呂氏曰:「忠信則不欺,不欺者,人亦莫之欺也。」

左傳

《周鄭交質》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 「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 于周。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 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君子曰:「信不由中, 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閒之? 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筐筥錡釜」 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況 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 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呂氏春秋

《貴信》

七曰: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故《周書》曰:「允 哉允哉。」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 信立則虛言可以賞矣。虛言可以賞,則六合之內皆 為己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 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則天地之物畢為 用矣。人主有見此論者,其王不久矣。人臣有知此論 者,可以為王者佐矣。天行不信,不能成歲。地行不信, 草木不大。春之德風,風不信其華不盛,華不盛則果 實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則長遂 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穀不堅,穀不堅則五種不 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剛,地不剛則凍閉不開。 天地之大,四時之化,而猶不能以不信成物,又況乎 人事?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寧;處官不信,則 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 令;交友不信,則離散鬱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 械苦偽,丹漆染色不貞。夫「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與 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襲于身,乃 通于天。以此治人,則「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時當矣。」

梁劉勰新論

《履信》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無以成,行非信無 以立。故信之行於人,譬濟之須舟也;信之於行,猶舟 之待楫也。將涉大川,非舟何以濟之?欲泛方舟,非楫 何以行之?今人雖欲為善而不知立行,猶無舟而濟 川也;雖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猶無楫而行舟也。是適 郢土而首冥山,背道愈遠矣。自古皆有死人,非信不 立,故豚魚著信之所及也。允哉斯言!非信不成。齊桓 不背曹之盟,晉文不棄伐原之誓,吳起不虧移轅 之賞,魏侯不乖「虞人之期,用能德光於宇宙,名流於 古今不朽者也。」故春之得風,風不信則花萼不茂,花 萼不茂則發生之德廢。夏之得炎,炎不信則草木不 長,草木不長則長贏之德廢。秋之得雨,雨不信則百 穀不實,百穀不實則收成之德廢。冬之得寒,寒不信 則水土不堅;水土不堅,則安靜之德廢。以天地之靈 氣,不信,四時猶廢,而況於人乎?昔齊攻魯,求其岑鼎, 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齊侯不信,使柳季云:「是則 請受之。」魯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為國信者,亦臣之 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也。」乃獻岑鼎,小 邾射以邑奔魯。魯使季路要我,君無盟矣。乃使子路 辭焉。季孫謂之曰:「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 言,子何辱焉?」子路曰:彼不臣而濟其言,是不義也,由 不能矣。夫柳季、季路,魯之匹夫,立信於衡門,而聲馳 於天下,故齊邾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子之言,信之 為德,豈不大哉!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 而拒之,鞅謂昂曰:「昔鞅與公子善,今俱為兩國,將,不 忍攻,願一飲醼,休二師。」公子許焉,遂與之會。鞅伏甲 虜之,擊破魏軍。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詐,遂車裂於市。 夫商鞅秦之貴臣,名重於海內,貪詐偽之小功,失誠 信之大義,一為不信終身尢,卒至屠滅,為天下笑。無 信之弊,豈不重乎?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同言而信, 信在言前;同教「而行」,誠在言外。君子知誠信之為貴, 必忱信而行,指麾動靜,不失其符,以施教則立,以蒞 事則正,以懷遠則附,以賞罰則明。由此而言,信之為 行,其德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