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33

此页尚未校对

執意不回。至議變法,而在廷交執不可。安石傅經義 出己意,辯論輒數百言,眾不能詘。」

心意部雜錄

《關尹子四符篇》:「土生金,故意生魄,神之所動,不名神, 名意,意之所動,不名意,名魄,惟聖人知我無我,知物 無物,皆因思慮計之而有,是以萬物之來,我皆對之 以性,而不對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無心則無意矣, 蓋無火則無土,無意則無魄矣。」

《五鑑》篇:「物生於土,終變於土;事生於意,終變於意。知 夫惟意,則俄是之,俄非之,俄善之,俄惡之。意有變,心 無變,意有覺,心無覺。惟一我心,則意者塵往來耳,事 者欻起滅爾,吾心有大常者存。」

心身部總論

荀子

《解蔽篇》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無所受令,自 禁也,自使也,自奪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 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詘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 是之則受,非之則辭,故曰:「心容其擇也。」

梁劉勰新論

《清神》

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寶也。故神 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將 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養神,則自安於內,清虛棲 心,則不誘於外,神恬心清,則形無累矣。虛室生白,吉 祥至矣。人不照於鑠金,而照於瑩鏡者,以瑩能明也。 不鑑於流波,而鑑於靜水者,以靜能清也。鏡水以明 清之性,故能形物之形。由此觀之,神照則垢滅,形靜 則神清。垢滅則內慾永盡,神清則外累不入。今清歌 奏而心樂,悲聲發而心哀,神居體而遇感推移。以此 而言,則情之變動,自外至也。夫一哀一樂,猶搴正性, 況萬物之眾,而能拔濯以生心神哉!故萬人彎弧以 向一鵠,鵠能無中乎?萬物昡曜以惑一生,生能無傷 乎?七竅者,精神之戶牖也;志氣者,五臟之使候也。七 竅徇於好惡,則精神馳騖而不守;志氣縻於趣捨,則 五臟滔蕩而不安。嗜慾連綿於外,心腑壅塞於內,蔓 衍於荒淫之波,留連於是非之境,而不敗德傷生者, 蓋亦寡矣。是以聖人清目而不視,靜耳而不聽,閉口 而不言,棄心而不慮,「貴身而忘賤,故尊勢不能動;樂 道而忘貧,故厚利不能傾。容身而處,適情而遊,一氣 浩然,純白於衷」,故「形不養而性自全,心不勞而道自 至」也。

《專學》

「學者出於心,心為身之主,耳目候於心。若心不在學, 則聽誦不聞,視簡不見。如欲鍊業,必先正心,而後理 義入焉。夫兩葉掩目,則冥默無睹,雙珠填耳,必寂寞 無聞。葉作目蔽,珠為耳鯁,二關外擁,視聽內隔,故其 宜也。而離婁察秋毫之末,不聞雷霆之聲;季子聽清 角之韻,不見嵩岱之形。視不關耳而耳不見,聽不關 目,而目不聞」者,何也?心溺秋毫,意入清角故也。是以 心駐於目,必忘其耳,則聽不聞;心駐於耳,必遺其目, 則視不見也。使左手畫方,右手畫圓,令一時俱成。雖 執規矩之心,迴剟劂之手,而不能者,由心不兩用,則 手不並運也。《奕秋》,通國之善奕也。當奕之時,有吹笙 過者,傾心聽之,將圍未圍之際,問以《奕道》,則不知也。 非奕道暴深,情有蹔闇,笙猾之也。《隸首》天下之善算 也。當算之時,有鳴鴻過者,彎弧擬之,將發未發之閒, 問以三五,則不知也。非三五難算,意有暴昧,鴻亂之 也。《奕秋》之奕,隸首之算,窮微盡數,非有差也。然而心 在笙鴻,而奕敗算撓者,是心不專一,遊情外務也。瞽 無目而耳不可以察者,專於聽也。聾無耳而目不可 以聞,專於視也。以瞽聾之微,而視聽察聰明審者,用 心一也。夫蟬難取而黏之如掇卷,耳易採而不盈傾 筐,是故學者必精勤專心以入於神。若心不在學,而 彊諷誦,雖入於耳而不諦於心。譬若聾者之歌,效人 為之,無以自樂,雖出於口則越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