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將與馬牛犬彘之無辨,是果於自棄,而不欲齒於人類者乎?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

陳注《禮》者,安危之所係。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無禮而安者也。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 乎?

陳注「負者事於力,販者事於利」,雖卑賤,不可以無禮也。

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 懾。

陳注馬氏曰:「富貴之所以驕淫,貧賤之所以懾怯,以內無素定之分,而與物為輕重也。好禮則有得於內,而在外者莫能奪矣。」大全永嘉戴氏曰:「禮以卑為主,以恭為本。有自是之心者,不可以語禮,有自大之心者,不能以行禮。故禮者所以柔伏其侈大之意,而習為退遜謙下之道。故有禮之人,其容肅然以正,其氣粹然以和,望其顏色而知其人之可親也;其容狠,其氣暴,望其顏色而生慢易之心者,必其無禮之人也。富貴之失禮以驕,貧賤之失禮以謟。」驕者失於亢,謟者失於卑,其為失禮一也。

《王制》

司徒「修《六禮》以節民性。」

大全嚴陵方氏曰:「性非禮以節之,則《易》以流,故修《六禮》以節民性。」

《禮運》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 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已。」故謀用是作,而兵由 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 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陳注陳氏曰:「禮家謂太上之世貴德,其次務施報往來,故言大道。為公之世,不規規於禮,禮乃道德之衰,忠信之薄,大約出於老、莊之見,非先聖格言也。」

言偃復問曰:「如此乎?禮之急也?」孔子曰:「夫禮,先王以 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詩》曰: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是故夫禮 必本於天」,殽於地,列於鬼神,達於「喪、祭、射、御、冠、昏、朝、 聘。」故聖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

陳注「《禮》本於天」,天理之節文也。殽,效也。「效於地」者,效山澤高卑之勢,為上下之等也。大全金華應氏曰:「上數語明禮之功用,以明夫人生死之所由係;下四語總禮之體用,以明天下國家治亂之所由別也。法於天地鬼神者,理也,所以承天之道也;達於天下國家者,事也,所以治人之情也。理與事,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嚴陵方氏曰:「禮本乎天之道,故先王制禮,所以承天之道;禮出乎人之情,故先生制禮」,還以治人之情。人之所欲,莫甚於生,所惡,莫甚於死。禮之得失,遂有生死之道,此其所以為急歟。於天曰「本」,於地曰「殽」,於鬼神曰「列」,皆言禮之所以立也。馬氏曰:「天降衷於民,而先王之為禮,所以繼天之衷也。故曰以承天之道。」夫口之於味,目之於色,耳之於聲,鼻之於臭,四肢之於安佚,人情之所同也。人情之所同而縱之,則滅天理而窮人欲,故先王制為禮以節之也。

是故《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 度,別仁義,所以治政安君也。

陳注國之有禮,如器之有柄,能執此柄,則國可治矣。接賓以禮曰「儐」,接鬼神亦然,故曰「儐。」制度如禮樂、衣服、度量、權衡之類,考而正之,不使有異。仁主於愛,義主於斷,別而用之,必當其宜。大全長樂陳氏曰:「禮之有體,可執以治國,猶器之有柄,可執以治事。故曰:『禮者君之大柄也。惟其為大柄,故能別嫌於難辨,明微於未彰,幽可以儐鬼神,明可以考制度,別仁義,以至於治政安君也』。」馬氏曰:「禮者,政刑之本也。治國不以禮,則操持悖謬,而失其所要,故曰『大柄。柄言其所執之要也。嫌者,人之所難別,而禮有』」以別之。微者人之所難明,而禮有以明之;鬼神在其幽,而人不可測度者也,而禮有以使鬼神之格,故曰:「儐以禮賓之」也。制所以裁,度所以節,皆禮有以考之;仁有殺,義有等,皆禮有以別之。夫觀其禮,所以知其政,禮之所興則政之所治,禮之所變則政之所亂。安主治民,莫善於禮者,所以治政安君也。

故聖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慈讓, 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

陳注《七情》弗學而能有禮以治之,則人義人利由此而生,禮廢則人患由此而起。

「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 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

陳注「欲惡之心藏於內。」他人豈能測度之。所欲之善惡。所惡之善惡。豈可於顏色覘之。若要一一窮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