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為人君者,可不以立志為先務乎。

宋孝宗淳熙八年,著作郎呂祖謙卒。祖謙既臥病,而 任重道遠之志不衰。

臣若水通曰:伯恭任道之志,臥病而不衰,庶乎曾子所謂「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 者矣。獨不知其當時所任重者,果孔門之所謂仁乎否也。雖然,世之人君以思得頗、牧之心,而思得如伯恭志道之流以與之從遊講習,亦庶幾能引君當道,志於仁者矣。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殺宋少保、樞密使、信國公文天 祥。初,天祥開督府,置僚屬,一時知名者四十餘人,而 遙請號令,稱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數,然皆一念向 正,至死靡悔。廬陵鄧光薦曰:「天祥奉詔勤王,獨行其 志,屢躓而愈奮。故其軍日敗,勢日蹙,而歸附日眾,從 之者亡家沈族而不悔。雖人心嚮中國思趙氏,亦由」 天祥之「神氣意度」,足以感悟之也。

臣若水通曰:「天祥其古之所謂志士者耶?彼其一念恢復之志,起而踣,踣而復起,故其開府南劎而忠義所激,雖勤王之師不少得志於元,而眾志不挫,有以也夫。觀其就義數語,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蓋其所志有素定也。宋之人主,使天祥得行其志於初年,則董宋臣遷都之論必不行,賈似道之奸,必斥宋之國家,豈至亂與亡哉?宋不出此,如久病之人,氣息奄奄,扁鵲望之而走者,而使忠節之臣,抱志與國同斃,不能不掩卷為之太息流涕也。

《賈誼》曰:「志有四:興朝廷之志淵然,清以嚴,祭祀之志 愉然,思以和,軍旅之志怫然,慍然,精以厲,喪紀之志 漻然。」然憂以愀。

臣若水通曰:「夫志一而已矣。何也?天理一而已矣。天理存於中而為志,流動而不居,隨處而發見,在朝廷為清嚴,在祭祀為思和,在軍旅為精厲,在喪紀為憂愀,無一而非天理也。是故一志立而萬善出矣。為人君者,可不務乎!」

宋儒周惇頤《通書》曰:「志伊尹之所志。」

臣若水通曰:「伊尹之志,志於仁者也。伊尹恥君不為堯舜,一夫不獲以為己辜,與物同體矣。推其本,自樂堯舜之道中來也。是故君子欲志伊尹之志者,當先志於道。夫伊尹,王佐也。人君欲復三王之治者,宜求如伊尹之臣同其志而咸有一德焉可也。」

張載《理窟》曰:「學者所志至大,猶恐所得淺,況可便志 其小?苟志其小,志在行一節而已。」

臣若水通曰:心之本體,與天地同大也,君子之學,復其初焉爾矣。故必見大然後能志大,所志係於所見也。志於大而局於小者有之矣,未有志於小而能大者也。故子貢曰:「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 《孟子》曰:「從其大者為大人,從其小者為小人。」 君子小人,賢否之別,顧其所識所從,大小之辨爾,故志不可不早定也。

程顥《上殿劄子》有云:「君道之大,在乎稽古正學,明善 惡之歸,辨忠邪之分。曉然趨道之正,故在乎君志先 定。君志定而天下之治成矣。所謂定志者,一心誠意, 擇善而固執之也。夫義理不先定則多聽而易惑,志 意不先定則守善而或移。惟在以聖人之訓,為必當 從,先王之治,為必可法,不為後世駁雜之政所牽制」, 不為流俗因循之論所遷惑,自「知極於明,信道極於 篤,任賢勿貳,去邪勿疑」,必期致世如三代之隆而後 已也。

臣若水通曰:「萬化生於心,故萬善始於志也。志定而不能善其事者,未之有也。志不定而能善其事,亦未之有也。故君子定志之為貴,一定志而天下之治成矣。」 程子斯言,萬世人君所當服膺而從事者也。

問:人有少而勇,老而怯,少而廉,老而貪,何為其然也? 程子曰:「志不立,為氣所使故也。志勝氣,則一定而不 可變也。曾子易簀之際,其氣微可知也。惟其志既堅 定,則雖死生之際,亦不為之動也,況老少之異乎?」

臣若水通曰:人有恆言,志其帥也,氣,其卒徒也。帥欲進則進,欲止則止,此其機猶非一身也。志其心也,氣其手足也,心欲持則持,欲行則行,在我而已矣。故君子養其志而氣斯至焉。故志立而氣隨,則老少死生不能移矣。

程頤應詔《上英宗皇帝書》曰:「今言當世之務者,必曰 所先者,寬賦役也,勸農桑也,實倉廩也,備災害也,修 武備也,明教化也。此誠要務,然猶未知其本也。臣以 為所尤先者有三焉,請為陛下陳之:一曰立志,二曰 責任,三曰求賢。今雖納嘉謀,陳言算,非君志先立,其 能聽而用之乎?君欲用之,非責任,宰輔其孰承而行」 之乎?君相協心,非賢者任職,其能施於天下乎?三者 本也,制於事者用也,有其本不患無其用,三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