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61

此页尚未校对

者雖不常會如此,須是讀書講義理,常令此心不閒 斷,則天理常存矣。若有放慢時節,任人欲發去,則胸 中自是急。「麤率,自是不公不正,為不善事,雖不欲 人之知,胸中自是有愧赧,然亦自不可揜,如何要去 天理中見得人欲,人欲中見得天理,二者敻然判別, 恐說同體不可,亦恐無同行之理。若曰『心本為利,卻 假以行,與那真於為義者其跡相似。如此說同行猶 可,今下『天理人欲』字,似少分別,未審其然否』?」曰:「頃與 敬夫商量此」兩句,謂同行異情者是,同體異用者非。 南軒張氏曰:「人欲橫流,強止遏之,未有不奔潰湍決 者,此鯀治水也。水之性無有不下,禹能順而治之,行 其所無事也,自然平治。人之良心豈無發見之時?引 而伸之,涵養而充擴之,天理明,人欲自消。伊川所謂 『明得一分天理,減卻一分人欲』。」

勉齋黃氏曰:「人稟陰陽五行之秀氣以生,而太極之 理以具。其根於心也,未發則為仁義禮智之性,已發 則為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情。其施於身也,則為貌 之恭、言之從、視之明、聽之聰、思之睿,其見於事也,則 為君臣之義,父子之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朋友之 信,與凡百行之當然者。是其稟賦之初,內外之分,固」 莫非天理之所具。然少有不謹,則人欲得以閒之;合 乎天理,則順直端方而無邪曲偏詖之累。人欲閒之, 則反是矣。是故存養省察於幾微之閒,其惟敬義乎! 主一之謂敬,合宜之謂義。主於一則思慮不雜,天理 常存而內直矣。合於宜則品節不差,天理常存而外 方矣。內直外方,則所謂具眾理,宰萬事,有以全吾心 本然之妙矣。

潛室陳氏曰:「胡五峰云:『天理人欲,同行異情』。」此語儘 當玩味。於飲食男女之欲,堯舜與桀紂同,但中理中 節,即為天理,無理無節,即為人欲。

明馮從吾辨學錄

《語錄》

問:「天理人欲原分別不得,假仁假義,天理即是人欲; 公貨公色,人欲即是天理。」曰:「既天理即是人欲,便是 人欲;既人欲即是天理,便是天理,如何說分別不得? 且仁義原是天理,假仁假義便是人欲,便不是天理; 貨色原是人欲;公貨公色便是天理,便不是人欲。如 此分別,益覺明析,而反曰:天理人欲原分別不得,此」 陰為縱欲滅理之言。不可不察也。

人心之初,惟有此理。故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 惕惻隱之心,此時固容不得一毫殘忍、刻薄之念,亦 容不得一毫內交、要譽之念。殘忍刻薄、內交、要譽雖 不同,同謂之欲。故謂心之本體,容不得一毫欲則可, 謂容不得一毫理則不可。蓋人心之初,惟有此理,豈 可說容不得!或問:「如何是理?」曰:「即所謂『怵惕惻隱之 心』」是也。

思索文字,忘其寢食,禪家謂之「理障」,人多坐此病。蓋 詩文翰墨,雖與聲色貨利之欲不同,然溺志於此,而 迷其本原,是亦謂之欲也。既謂之欲,方病其為理之 障也,又安得復歸咎於理哉?認欲為理,而復歸咎於 理,誤矣。故以此為「理」字,雪千載不白之冤。

顧憲成語錄

《小心齋劄記》

有欲低,無欲高;有欲垢,無欲淨。有欲軟,無欲剛;有欲 煩,無欲簡。有欲忙,無欲閒。有欲險,無欲穩。有欲牽纏, 無欲撇脫。有欲凝滯,無欲圓通。箇中妙處,難以言述。

理欲部藝文

《安身論》
魏·王粲

「蓋崇德莫盛乎安身,安身莫大乎存政,存政莫重乎 無私,無私莫深乎寡欲。是以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 其心而後語,宜其交而後行。」然則動者,吉凶之端也; 語者,榮辱之主也;求者,利病之幾也;行者,安危之決 也。故君子不妄動也,必適於道;不徒語也,必經於理; 不苟求也,必造於義;不虛行也,必由於正。夫然,用能 免或擊之凶,厚自天之祐。故身不安則殆,言不順則 悖,交不審則惑,行不篤則危。四者存乎中,則憂患接 乎外矣。憂患之接,必生於自私,而興於有欲。自私者 不能成其私,有欲者不能濟其欲,理之至也。

《答直夫》
宋·張栻

甚矣,學之難言也。毫釐之差,則流於詖淫邪遁之域。 「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可不畏與? 世固有不取異端之說者,然不知其說,乃自陷於異 端之中而不自知,此則學之不講之過也。試舉天理 人欲二端言之,學者皆能言有是二端也,然不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