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何為天理而存之,以何為人欲而克之,此未易言也。

天理微妙而難明,人欲洶湧而易起,君子亦豈無欲 乎?而莫非天命之流行,不可以人欲言也。常人亦豈 無一事之善哉?然其所謂善者,未必非人欲也。故《大 學》之道,以格物致知為先。格物以致知,則天理可識, 而不為人欲所亂。不然,雖如異端,談高說妙,自謂作 用自在,知學者視之皆為人欲而已矣。《孟子》析天理 人欲之分,深切著明。如云:「今人乍見孺子匍匐將入 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 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蓋乍兒而怵惕惻隱形焉,此蓋天理之所存,若內交, 若要譽,若惡其聲,一萌乎其閒,是乃人欲矣。雖然,怵 惕惻隱,蓋其苗裔發見耳。由是而體認其所以然,則 有以見其大體而萬理可窮也。《內交》要譽惡聲,亦舉 一隅,使學者推之耳。日用之閒,精察不舍,則工夫趣 味將有非言語可及者。某愚而所從事者在是,願高 明紬繹而反復焉,庶幾其有益也。念無以復來意,不 覺多言,伏紙悚惕。

《消人欲銘》
元·吳澄

「人欲之極,惟色與食。食能殞軀,色能傾國。紾兄摟子, 食色乃得。」將紾將摟,不亦大惑。必也謀道,必也好德。 而勿謀食,而勿好色。飲食男女,大欲存焉。不為欲流, 乃可聖賢。我思古人,以明制欲,常戒以懼,惟慎其獨。 賢賢易色,好善不足,何暇色耽?恣情悅目,食無求飽。 志學惟篤,何暇食求,以極其腹?如或不然,是人其天。 貪淫蠱惑,有愧格言。好色是欲,德未見好;惡食是恥, 未足議道。嗚呼!食色,人其戒茲。戒之如何?剛以治之。

《長天理銘》
前人

「天理之至,惟仁與義。仁只在孝,義只在弟。苟孝於親, 是能為子;苟弟於兄,是能為弟。」能為子弟,他不外是 此之不能,何況他事?盡乎人倫,堯舜為至,然其為道, 孝弟而已。知斯二者,即所謂知;節斯二者即所謂禮。 「實有二者,即信之謂安」,「行二者樂則生矣。五常百行, 不離斯二。窮神知化,亦由此始。如或不然,流入佛氏」, 名為周遍,實外倫理。事親從兄,豈不甚易。人非不能, 特不為耳。嗚呼!仁義為之由己,尚勉之哉,毋自暴棄。

理欲部紀事

《鴻苞無欲篇》:海上一將門子,年少貌偉,精騎射,而以 他罪廢職。中丞王公謂之曰:「汝將種氣貌如此,似可 用,何為置在閒局?明發校射,命中者必用汝。」明日射, 連發不中,人咸惜之,曰:「命也。」余讀《路史》,夏王命羿射 於方豕之皮,征南之的曰:「中之,賞子萬金;不中,削十 邑。」羿援矢而色蕩,射之,矢逸,再發不中。王謂傅彌仁 曰:「羿發無不中,而今也不中,何故?」對曰:「若羿者,喜懼 之為災,而萬金之為患也。人能遺其喜懼之私,與萬 金之患,則天下無媿於羿矣。」王曰:「善。吾乃今知無欲 之道矣。有萬金之利,豔其前;十邑之患,懼其後,雖以 羿之神射,頓失其神,況他人哉?將門之子之發而不 中,亦以是也。智如巫臣夏姬之惑,破」家亡族,識如崔 浩,《國書》之禍,股栗聲嘶,至人足垂二分,揮斤八極,而 神色不變,無欲故也。

理欲部雜錄

《韓詩外傳》:「嗜慾者,逐禍之馬也。」

《抱朴子嘉遁》篇:「以慾廣則濁和,故委世務而不紆眄。」 《崇教》篇:「觸情縱慾,謂之非人。」

《宋史李侗傳》:侗教學者曰:「學問之道,不在多言,但默 坐澄心,體認天理。若是,雖一毫私欲之發,亦退聽矣。」 楊龜山《語錄》:「仲素《西銘》只是發明一箇事天底道理, 所謂事天者,循天理而已。」

《讀書錄》:張南軒「無所為而為之」之言,其義甚大。蓋無 所為而為者皆天理;有所為而為者皆人欲。如日用 閒大事小事,只道我今當如此做,做了心下平平如 無事一般,便是無所為而為。若有一毫求知求利之 意,雖做得十分中理、十分事業,總是人欲之私,與聖 人之心絕不相似。

「鴻苞有片雲,即點太清。有微塵,即點明鏡。有纖慾,即 點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