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孫,散而之於四方,惟童隸是伍。公所以與俱者,自有 肺腸者也,於《詩》有之:「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何以是 踽踽而以臨於人上也?齊將卑是求,夫何懼而不獲? 今之人分財賄而設鉤策焉,非以夫鉤策者為能均 也,使善惡多寡無所歸其怨也。是以聖人窮造物以 為識,量,然且龜卜蓍筮以為決,所以立言於公也。聲 出而應律,身出而協度,然且權量尺石以為器,所以 立正於公也。義適而理訓舉,天下無敢以容其議,然 且書契章程以為式,所以立信於公也。德澤汪濊,威 制宏遠,盡四海之大,無不面納,然且法制禮籍以為 準,所以立義於公也。今齊則不然,所以為國,舉出於 私矣,非止乎此而已也。而又公斂其怨,私受其福矣, 公賓其名,私享其實矣。齊之亡於公室也,非一日也。 故齊「將卑是求,夫何懼而不獲?」

呂氏春秋

《貴公篇》

昔先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得 於公,嘗試觀於上,志有得天下者眾矣。其得之以公, 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於公,故《洪範》曰:「無偏 無黨,王道蕩蕩。無偏無頗,遵王之義。無或作好,遵王 之道;無或作惡,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 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 「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將行,請所以治魯。周公 曰:「利而勿利也。」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 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 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則至公矣。天地 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萬物皆被其澤,得其利而 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管仲有病,桓公 往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漬甚,國人弗諱,寡人將誰 屬國?」管仲對曰:「昔者臣盡力竭智,猶未足以知之也。 今病在於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願 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諾,曰:「公誰欲相?」公曰:「鮑叔 牙可乎?」管仲對曰:「不可。」夷吾善鮑叔牙,鮑叔牙之為 人也,清廉潔直,視不己若者,不比於人。一聞人之過, 終身不忘。勿已,則《隰朋》其可乎?《隰朋》之為人也,上志 而下求,醜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其於國也,有不 聞也;其於物也,有不知也;其於人也,有不見也。勿已 乎,則《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處大官者,不欲小察,不 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斲,大庖不豆,大勇不鬥,大兵不 寇。」桓公行公去私惡,用《管子》而為五伯長;行私,阿所 愛,用豎刁而蟲出於戶。人之少也愚,其長也智。故智 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飾服,私利而立公,貪 戾而求王,舜弗能為。

劉向說苑

《至公》

《書》曰:「不偏不黨,王道蕩蕩。」言至公也。古有行大公者, 帝堯是也。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傳之,不私於 其子孫也。去天下若遺躧,於天下猶然,況其細於天 下者乎?非帝堯孰能行之?孔子曰:「巍巍乎,唯天為大, 唯堯則之。」《易》曰:「無首,吉。」此蓋人君之公也。夫以公與 天下,其德大矣。推之於此,刑之於彼,萬姓之所載,後 世之所則也。彼人臣之公,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 門則不言貨利,當公法則不阿親戚,奉公舉賢則不 避仇讎,忠於事君,仁於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 黨,伊、呂是也。故顯名存於今,是之謂公。《詩》云:「周道如 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此之謂也。夫公生 明,偏生暗,端慤生達,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 此六者,君子之所慎也,而禹桀之所以分也。《詩》云:「疾 威上帝,其命多僻。」言不公也。

荀悅申鑒

《政體》

問:「人主有公賦無私求,有公用無私費,有公役無私 使,有公賜無私惠,有公怒無私怨。私求則下煩而無 度,是謂傷清;私費則官耗而無限,是謂傷制;私使則 民撓擾而無節,是謂傷義;私惠則下虛望而無準,是 謂傷正;私怨則下疑懼而不安,是謂傷德。」

王通中說

《魏相篇》

房元齡問正主庇民之道。子曰:「先遺其身。」曰:「請究其 說。」子曰:「夫能遺其身,然後能無私,無私然後能至公, 至公然後以天下為心矣,道可行矣。」

周子通書

《公明》

「公於己」者公於人,未有不公於己而能公於人也。

此為「不勝己私,而欲任法以裁物」 者發。

「明不至則疑生。」明,無疑也。謂能疑為明,何啻千里。

此為不能先覺,而欲以「逆詐億不信」 為明者發。然「明」 與「疑」 ,正相南北,何啻千里之不相及乎?

「聖人之道至公而已矣。」或曰:「何謂也?」曰:「天地至公而 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