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7

此页尚未校对

;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 惡其亂也,故制禮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 夫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 禮之所起也。故《禮》者,養也。芻豢稻粱,五味調香,所以 養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雕琢刻鏤,黼黻文章, 所以養目也。鍾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疏房 檖》越席床笫几筵,所以養體也。故禮者,養也。君子 既得其養,又好其別。曷謂別曰:「貴賤有等,長幼有差, 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

韓非子

《解老》

禮者,所以情貌也,群義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 貴賤賢不肖之所以別也。中心懷而不諭,故疾趨卑 拜而明之;實心愛而不知,故好言繁辭以信之。禮者, 外節之所以諭內也。故曰:「禮以情貌也。」凡人之為外 物動也,不知其為身之禮也;眾人之為禮也,以尊他 人也,故時勸時衰。君子之為禮,以為其身;以為其身, 故神之為上禮。上禮神而眾人貳,故不能相應。不能 相應,故曰:「上禮為之而莫之應。」眾人雖貳,聖人復恭 敬,盡手足之禮也不衰,故曰:「攘臂而仍之。」道有積而 德有功,德者道之功,功有實而實有光。仁者德之光, 光有澤而澤有事。義者仁之事也,事有禮而禮有文, 禮者義之文也。故曰:「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 失仁而後失義,失義而後失禮。禮為情貌者也,文為 質飾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質而惡飾。」夫恃貌 而論情者,其情惡也;須飾而論質者,其質衰也。何以 論之?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 其質至美,物不足以飾之。夫物之待飾而後行者,其 質不美也。是以父子之閒,其禮樸而不明,故曰「禮薄 也。」凡物不並盛,陰陽是也;理相奪予,威德是也;實厚 者貌薄,父子之禮是也。由是觀之,禮繁者實心衰也。 然則為禮者,事通人之樸心者也。眾人之為禮也,人 應則輕歡,不應則責怨。今為禮者,事通人之樸心,而 資之以相責之分,能毋爭乎?有爭則亂,故曰「夫禮者, 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乎?」

漢徐幹中論

《法象》

夫禮也者,人之急也,可終身蹈而不可須臾離也。須 臾離則慆慢之行臻焉,須臾忘則慆慢之心生焉,況 無禮而可以終始乎?夫禮也者,敬之經也,敬也者,禮 之情也。無敬無以行禮,無禮無以節敬。道不偏廢,相 須而行,是故能盡敬以從禮者,謂之「成人。」

隋王通中說

《魏相篇》

張元素問禮。子曰:「直爾心,儼爾形,動思恭,靜思正。」問 道。子曰:「禮得而道存矣。」元素出。子曰:「有心乎禮也。夫 禮有竊之而成名者,況躬親哉!」

《禮樂篇》

子曰:「禮其《皇極》之門乎?聖人所以嚮明而節天下也, 其得中道乎?故能辨上下,定民志。」

楊龜山集

《餘杭所聞》

無誠意以用禮,則所為虛文末節者偽而已。故老子 絕滅禮樂,而曰:「忠信之薄,亂之首也。」

《南都所聞》

薛宗博請諸職事會茶。曰:「禮豈出於人心如此?事本 非意之所欲,但不得已耳。《老子》曰:『禮者忠信之薄』。《荀 子》曰:『禮起於聖人之偽』。真箇是。」因問之曰:「所以召茶 者何謂?」薛曰:「前後例如此。近日以事多,與此等稍疏 闊,心中打不過,須一請之。」曰:「只為前後例合如此,心 中自打不過,豈自外來?如云『辭遜之心,禮之端』,亦只」 是心有所不安,故當辭遜。只此是禮,非偽為也。

二程子全書

《禮》

程子曰:「禮者人之規範,守禮所以立身也。安禮而和 樂,斯為盛德矣。因人情而節文之者,禮也。行之而 人情宜之者,義也。理者禮也、文也。禮者實也本也。 文者華也,末也。禮文若二而一道也。文過則奢,實過 則儉,奢自文至,儉自實生,形影之類也。」

徐三重庸齋日記

《論禮》

《書》曰:「以禮制心」,禮便是天理分寸,凡事以此為矩度, 身上事是他約束,心便被他管攝了。己是私欲,心為 私欲交引,便漫漶了。禮有節度檢制,正與相反。《書》曰: 「欲敗度,縱敗禮。」大要禮欲正是敬肆之分,敬肆則此 心存亡之機也。天理之節文,若不就日用應接上, 亦無用檢點處。禮之用最緊要,其執守甚約,於人 事無所不有,乃日用動靜之規矩準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