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70

此頁尚未校對

公私部雜錄

《子華子》北宮子曰:「意聞之,身修於私,名升於公,古今 之通誼也。」

《文子道原》篇:「天下莫柔弱於水。水為道也,廣不可極, 深不可測,長極無窮,遠淪無涯,息耗減益,過於不訾。 上天為雨露,下地為潤澤,萬物不得不生,百事不得 不成,大苞群生而無私好,澤及蚑蟯而不求報,富贍 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費,行不可得而窮極,微 不可得而把握,擊之不創,刺之不傷,斬之不斷,灼之」 不熏,綽約流循,而不可靡,散貫金石,彊淪天下,有餘 不足,任天下取與,稟受萬物而無所先後,無私無公, 與天地洪同。

《列子天瑞篇》:「國氏之盜,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盜,私心 也,故得罪。有公私者,亦盜也;亡公私者,亦盜也。公公 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為盜邪?孰為不盜 邪?」

《楊朱》篇:「有其物,有其身,是橫私天下之身。橫私天下 之物,其唯聖人乎?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 人矣。此之謂至至者也。」

《韓非子有度篇》:「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 也,亂弱甚矣。故當今之時,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 而國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則兵強而敵弱。」

《飾邪篇》:「禁主之道,必明於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 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義也。必行其私信於朋 友,不可為賞勸,不可為罰沮,人臣之私義也。私義行 則亂,公義行則治。故公私有分,人臣有私心,有公義。 修身潔白,而行公行正,居官無私,人臣之公義也。汙 行從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明主在上,則人臣」 去私心,行公義;亂主在上,則人臣去公義,行私心,故 君臣異心。

《八說》篇:「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 人。」

「匹夫有私便,人主有公利。不作而養足,不仕而名顯」, 此私便也。「息文學而明法度,塞私便而一功勞」,此「《公 利》也。」

《淮南子詮言訓》:「處尊位者,以有公道而無私說,故稱 尊焉,不稱賢也。」

《修務訓》堯眉八彩九竅通洞而公正無私,一言而萬 民齊。

《潛夫論潛歎》篇:「國君之所以致治者公也,公法行則 軌亂絕;佞臣之所以便身者私也,私術用則公法奪。」 《申鑒政體》篇問:「人主有公賦無私求,有公用無私費, 有公役無私使,有公賜無私惠,有公怒無私怨。私求 則下煩而無度,是謂傷清;私費則官耗而無限,是謂 傷制;私使則民撓擾而無節,是謂傷義;私惠則下虛」 望而無準,是謂「傷正。」「私怨」,則下疑懼而不安,是謂「傷 德。」

《無能子》「至公近乎無為」,以其本無欲而無私也。 省心錄利,心專則背道,私意確則滅公。

用心專者,不聞雷霆之震驚,寒暑之切肌。為己重者, 不知富貴可以殺身,功名可以致顯禍。行通衢大道 者不迷,心至公無私者不惑。

天下有公議,私不可奪。以私奪公者,人不服。

西疇常言:「《原治》篇:『帝者以道懷民,其治渾然而不可 名也,故其民安之而習於相忘。王者以仁撫民,其治 至公而無私也,故其民愛之而上下相樂。霸者以法 齊民,其治假公以行其私也,故其民畏而相制不敢 違。強國以威劫民,其治無往而非私也,故其民怨而 易於相率以為亂。僅存之國,厲民以自養,無復有政』」 治也,故其君民相與危寄,惴惴然朝不謀夕矣。 西原約言:聖人之道,一言以蔽之,無私心而已矣。 人能去私意,則與天地無異。

《玉笑零音》。分人以功謂之公,分人以利謂之私。 《耄餘雜識》:蘇老泉曰:「賞罰者天下之公,是非者一人 之私。」余謂賞罰者一世之公;是非者萬世之公。夫賞 當其功,賞一人而天下知所勸,是與眾共之也;罰當 其罪,罰一人而天下知所懲,是與眾棄之也。故曰:一 世之公,理之所是,一時以為非也,而後世定以為是。 公是之不可奪也。理之所非,一時以為是也。而後世 定以為非,公非之不可逃也。故曰「萬世之公。」

好惡者,人之同情也。而曰「唯仁者能好惡人」,又曰「作 好作惡。」蓋好惡一也,以其得好惡之公者謂之能,以 其出一己之私者謂之作。《史》稱諸葛亮能用度外人, 又曰「用人者惟恐近己之好惡。」近且不可,而況任之 以行私乎?

《官錄》:前輩嘗言「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此亦要言 私罪固不可有,若無公罪,則自保太過,無任事之意。 長松、茹退,公之私之,皆自心出。公則天下喜之,私則 天下怒之。喜則福生,怒則禍生。知福生於公,而不能 以公滅私者,欲醉其心也。

《讀書鏡》:王伯厚云:「古之建官曰三公,公則無私矣;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