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說雷之家,則圖雷之家非;審如圖雷之家,則說雷之 家誤。二家相違也。并而是之,無是非之分。無是非之 分,故無是非之實;無以定疑論,故虛妄之說勝也。 《問孔》篇:世儒學者,好信師而是古,以為賢聖所言皆 無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夫賢聖下筆造文,用意詳 審,尚未可謂盡得實,況倉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 是?時人不知難;或是而意沈難見,時人不知問。案賢 聖之言,上下多相違,其文前後多相伐者,世之學者 不能知也。論者皆云:「孔門之徒七十子之才,勝今之 儒。」此言妄也。彼見孔子為師,聖人傳道,必授異才,故 謂之殊。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今謂之英傑,古以 為聖神,故謂七十子歷「世希有。」使當今有孔子之師, 則斯世學者皆顏、閔之徒也;使無孔子,則七十子之 徒,今之儒生也。何以驗之?以學於孔子,不能極問也。 聖人之言,不能盡解,說道陳義,不能輒形。不能輒形, 宜問以發之;不能盡解,宜難以極之。皋陶陳道帝舜 之前,淺略未極;禹問難之,淺言復深,略指復分。蓋起 問難,此說激而深切,觸而著明也。孔子笑子游之絃 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自今案《論語》之文,孔子之 言多若笑絃歌之辭,弟子寡若子游之難。故孔子之 言,遂結不解,以七十子不能難世之儒生,不能實道 是非也。凡學問之法,不為無才,難於距師,核道實義, 證定是非也。問難之道,非必對聖人及生時也,世之 解說說人者,非必須聖人教告乃敢言也。苟有不曉 解之問,迢難孔子,何傷於義?誠有傳聖業之知,伐孔 子之說,何逆於理?謂問孔子之言,難其不解之文。世 閒弘才大知,生能答問,解難之人,必將賢吾世閒難 問之言是非。

《談天》篇:儒者曰:「天氣也,故其去人不遠。」人有是非,陰 為德害,天輒知之,又輒應之,近人之效也。

《定賢篇》以「敏於賦頌為弘麗之文為賢乎?」則夫司馬 長卿揚子雲是也。文麗而務巨,言眇而趨深,然而不 能處定是非、辨然否之實,雖文如錦繡,深如河漢,民 不覺知是非之分,無益於彌為崇實之化。

孔子稱少正卯之惡曰:「言非而博,順非而澤,內非而 外,以才能飭之,眾不能見,則以為賢。」夫內非外飭,是 世以為賢;則夫內是外無以自表者,眾亦以為不肖 矣。是非亂而不治,聖人獨知之。人言行多,若少正卯 之類,賢者獨識之。

孔子之作《春秋》,未可以觀聖。有若孔子之業者,未可 知賢也?曰:「周道弊,孔子起而作之,文義褒貶是非,得 道理之實,無非僻之誤,以故見孔子之賢實也。」 《人物志》《七繆》篇:「愛善疾惡,人情所常,苟不明質,疏善 善非,何以論之?夫善非者,雖非,猶有所是,以其所是,順己所長。」 晉陶潛《歸去來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劉子《文武》篇:「今代之人,為武則非文,為文則嗤武,各 執其所長而相是非,猶以宮笑角,以白非黑,非適才 之情,得實之論也。」

《韓昌黎集送文暢序》:「人有儒名而墨行者,問其名則 是,校其行則非,可以與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 問其名則非,校其行則是,可以與之游乎?」

《答呂毉山人書》:「設問以觀我,子其已成熟乎?將以為 友也。其未成熟乎?將以講去其非而趨是耳。」

《晁氏客話》:「古人顧是非,不論利害。顧利害者,古人所 恥,今人并利害亦不顧。」

《省心錄》「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強辯足以惑眾。」

人有過失,己必知之。己有過失,豈不自知。爭是非者, 檢人。「思憂患者,檢身。」

西疇常言:「君子之學,體用具藏修之餘時與事物酬 酢,因以識人情世態,其閒是非利害,豈能盡如吾意 哉!」

《官錄》:嘗見前輩作州縣或獄官,每一公事難決者,必 沈思靜慮累日,忽然若有得者,則是非判矣。是道也, 惟不苟者能之。

《清暑筆談》:士大夫出處,遇合得失,皆有定數,然得失 止於生前,而是非常在身後。蓋身名之得失,關一時 之亨否,而公論之是非,繫千載之勸懲,故曰:「得失一 時,榮辱千載。」

無能子:聖人立仁義忠信之教,禮樂之章。君苦其臣 曰「『苛」;臣侵其君曰「叛』。父不愛子曰『不慈;子不尊父曰 『不孝。兄弟不相順為不友、不悌,夫婦不相一為不貞 不和。為之者為非,不為之者為是。是則榮,非則辱,於 是樂是恥非之心生焉』』。」

君子寄形以處世,虛心以應物,無邪無正,無是無非, 無善無惡,無功無罪。虛乎心,雖桀、紂、蹻、蹠非罪也;存 乎心,雖堯、舜、夔、契非功也。則大夫之忠信,靳尚之邪 佞,孰分其是非邪?

《巖棲幽事》:邵堯夫云:「但看花開落,不言人是非。」 筆疇路逢野人言曰:「道人言將軍令歸。」至齋中,自思 曰:「言者,是非之機,榮辱之兆,常人猶不可易,況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