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色之組為綬也
公侯佩《山元》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 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玟而縕組綬。
〈陳注〉瑜,美玉也。綦,雜文也。《瓀玟》,石之次玉者。縕,赤黃色。
《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
〈陳注〉《象環》,象牙之環也,其廣五寸。孔子謙不佩玉,故燕居佩之,非謂禮服之正佩也。
又
「君與尸行接武」,「大夫繼武」,「士中武」,「徐趨」皆用是。
〈陳注〉君,謂天子諸侯也。接武,謂二足相躡,每蹈於半,不得各自成跡也。若大夫與其尸行,則兩足跡相接續漸卑,故與尸行步稍廣而速。中,猶閒也。士與其尸行,每徙足閒容一足地,乃躡之。士極卑,故與尸行步極廣也。「徐趨皆用是」謂君、大夫士或徐或趨,皆用此與尸行步之節也。
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
〈陳注〉此言若以他事行禮而當疾趨者,其屨頭固欲發起,不以《接武》《繼武》為拘,然而手容必恭,足容必重,不可或低或斜,而變其常度。
圈豚,「行不舉足,齊如流」,席上亦然。
〈陳注〉舊說圈,轉也。豚之言循,讀為上聲,謂徐趨之法,當曳轉其足,循地而行,故云不舉足也。方氏謂「此言迴旋而行,羔性聚,豚性散,圈之則聚而迴旋於其中矣」,故取況如此。未知是否。「齊,《裳下緝》也。」足既不舉,身又俯折,則裳下委於地,而曳足則齊如水之流,席上亦然。言未坐之時,行於席上亦如此也。
端行頤霤如矢,弁行,「剡剡起屨。」
〈陳注〉端,直也。直身而行,身亦小折,故頭直臨前,而頤如屋霤之垂,其步之進,則如矢之直也。弁,急也。剡剡,身起之貌。急行則欲速,而身屨恆起也。一說端謂元端、素端,弁謂爵弁、皮弁,行容各欲稱其服也。
執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
〈陳注〉踵,足後跟也。舉足之時而曳其後跟,則行不離地,如有所循也。蹜蹜,促狹之貌。龜玉皆重器,故敬謹如此。
凡行容惕惕。
〈陳注〉《惕惕》,直而且疾也。謂行於道路則然。蓋回枉則失容,舒緩則近惰也。
《廟中》齊齊朝廷濟濟翔翔。
〈陳注〉齊齊,收持嚴正之貌。濟濟,威儀詳整也。翔翔,張拱安舒也。
「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遫》。
〈陳注〉「舒遲」,閑雅之貌。《齊遫》,謹而不放之謂。
「足容重,手容恭。」
〈陳注〉「重不輕舉」,移也。恭,無慢,弛也。
目容端,口容止。
〈陳注〉「無睇視」,不妄動。
聲容靜,頭容直。
〈陳注〉「無或噦咳」,欲其靜也。「無或傾顧」,欲其直也。
《氣容肅》。
〈陳注〉「似不息」者。
《立容德》,
〈陳注〉「中立不倚」,儼然有德之氣象。
色容莊,坐如尸。
〈陳注〉莊,矜持之貌也。
燕居告溫溫。
〈陳注〉燕居之時,與告語於人之際,則皆欲其溫和。
「喪容纍纍,色容顛顛,視容瞿瞿梅梅,言容繭繭。」
〈陳注〉此皆居喪之容。纍纍,羸憊失意之狀。顛顛,憂思不舒之貌。瞿瞿,驚遽之貌。梅梅,猶昧昧,瞻視不審,故瞿瞿梅梅然也。繭繭,猶綿綿,聲氣低微之貌。
「戎容暨暨」,言容詻詻,色容厲肅,視容清明。
〈陳注〉此皆軍旅之容。「暨暨」,果毅之貌。「詻詻」,教令嚴飭之貌。顏色欲其嚴厲而莊肅,視瞻欲其瑩徹而明審。
《立容辨》。〈貶〉卑毋諂。〈諂〉
〈陳注〉《立之容》,貶卑者,不為矜高之態也。雖貴貶損卑降,而必貴於正。若傾側其容,柔媚其色,則流於諂矣。故戒以「毋諂」焉。
頭頸必中。
〈陳注〉頭容欲直。
《山立》。
〈陳注〉「如山之嶷然」,不搖動也。
《時行》。
〈陳注〉當行則行,
盛氣顛實揚休。
〈陳注〉顛,填,實滿也。休,與煦同,氣體之充也。言人當養氣,使充盛填實於內,故息之出也,若陽氣之煦物,其來無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