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嗟夫!今之人知動之可以成功,不知非其時,動必 為凶;知靜之可以立德,不知非其理,靜亦為賊。大矣 哉!動靜之際,聖人其難之,先之則過時,後之則不及 時,交養之閒,不容毫釐。故老氏觀妙,顏氏「知幾。」噫!非 二君子,吾誰與歸?
《動箴》皮日休
動生於欲,行生於為。欲則不忘,為則不疑。吾道未喪, 予何不知?勿生季世,有爵則危。勿居亂國,有祿必尸。 住無布怨,去無取嗤。跡無顯露,名勿求知。聲無取猜, 譽無致疑。坦道如砥,履過蒺藜。四海如家,去劇縶維。 日慎一日,念茲在茲。
《靜箴》前人
冥冥默默,惟道之域。處不違仁,居無悖德。勿欺孩孺, 衣冠失則。勿慢皁隸,語言成隙。深山雖寂,豺狼爾殛。 深林雖安,虺蝪爾螫。居不必野,惟性之寂;止不必廣, 惟心之適。勿傲乎名,要乎聘帛;勿矯乎節,取乎祿食。 躬雖已安,若敵鋒鏑;味雖已甘,若含《冰蘗》。成吾淳風, 唯靜之力。
《家本仲無欲齋記》宋·黃幹
家,本仲訪予於干山之下,相與讀周子、程子以及先 師朱子之書,探其端緒,以求其本原,至於周子「無欲 則靜」之旨,本仲喟然嘆曰:「入德之要,其在茲乎!是可 以名吾齋矣。盍為我言其義。」予嘉本仲擇之精、信之 篤,幸吾黨之有人,斯文之未墜也,為之言曰:「寂然不 動,心之體也。事物未接,思慮未萌,湛然純一,如水之」 止,如衡之平,則其本靜矣。蔽交於前,其中則遷,而欲 生焉,欲熾而益蕩,感物而動者既失其節,寂然不動 者亦且紛紜膠擾而不能以頃刻寧,動靜相因,展轉 迷亂,天理日微,人欲日肆矣。故「主靜者所以制乎動, 無欲者所以全乎靜」,此周子之意,而亦有所自來也。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主乎靜也。旦晝 之梏亡,則夜氣不足以存,無欲則靜也。豈惟聖賢之 教為然哉!春夏,陽之動也,秋冬,陰之靜也。方其靜也, 一物不生,萬籟不鳴,木反於根,冰凝於淵,不若是,無 以噓眾陽而生萬物。及其動也,物各賦物,天何心哉? 天且無心,欲何有焉?不若是,無以肅群陰而成歲功 矣。天且不違,而況於「人乎?夫健順五常,性也;精氣百 骸,形也;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交,道也。徇耳目 口腹之欲,以厭足其蕞爾之形,靜以賊本然之性,動 以害當然之道,上以逆天地之化,下以違聖賢之教, 於禽獸奚擇焉?誠能反而思之,天之所以予我者如 是其尊且貴也,先立乎其大者,則小者莫能奪焉。視 世之」功名富貴,人之所大欲,眇然若浮埃之在太空, 而況車馬輕裘飽食之閒乎?蓋將與造物者相從於 沖漠之境,而非人世之所能羈縶也。所謂襟懷灑落 如光風霽月者,其所存可知矣。周子推明無極動靜 之義,以繼孔孟不傳之緒,而繼之以「無欲則靜」之一 言。至其論聖學,則曰「無欲則靜虛動直」;論養心則曰 「無欲。則誠立明通。」然則聖《傳》之樞要。學者之途轍。果 不出於斯言也哉。
《靜軒賦》元·戴表元
東平閻公名某,居靜軒剡源戴表元為之《賦》曰:
「世有欲靜者,問於其師,其師教之以學。坐蓋屏居,久 之能安於足,而不能安於饑窮之水火,於是教之以 學;默又絕語,久之能忘於口,而不能忘愛憎之荊棘, 於是教之以息交,則不能蟄穴而棲巢;教之以寡求, 則不能餐松而飲流。故嵇叟以慕仙傷生,楊卿以忤 物招咎。喑鴈先盡,柔木速朽。惡影者走而滋多,逃聲 者馳而愈有。」嗚呼悲夫!事有適至,理有固然。子不觀 於空洞,渺沒滄溟之淵?方其決陰谷,瀉層巔,經蒼莽 而始激觸,縈紆而彌喧迨。至乎鉅海,則沈沈湛湛,人 莫測其虧全。又不觀陰陽四時之去來,前者誰挽,後 者誰推?但見河漢烏飛而兔沒,草木實落而花開。人 之營營,與識俱生。識步而馳,識取而爭。窮血氣之所 趨,雖賢愚其同情。惟夫大靜之士,得智遺智,居名避 名,用能翫外物若蟬蛻。戲世好為孩嬰。時然後出,不 得已於出,則山搖而岳動;時然後處,不得已於處,則 鵠峙而鸞停。時然後默,不得已於默,則風收而霆息; 時然後語,不得已於語,則玉振而金聲。彼沾沾之小 夫,與硜硜之俗子,勺水盈縮,杯羹《慍喜》閒有「聞蘇門 而習嘯,望箕山而結軌」,豈不賢於其徒?語諸大人先 生之門,是猶過蓬萊而誇海市也。
《靜學齋記》宋·濂
「三代以下人物之傑然者,諸葛孔明數人而已。」孔明 事功著,後世,或儕之於伊呂,固為少褒;或又以孔明 與管仲並稱,則卑孔明矣。以其事言之,管仲輔桓公, 僅以齊霸;孔明奉昭烈於艱難之中,尺地一民皆奪 之於群盜之手,徒以大義震撼天下,裂天下而三分 之。使孔明後死,後主足輔復漢之舊疆,致刑措之治, 於孔明何有哉?在管仲未必能爾也。以其本心論之, 管仲所陳於桓公而見於行事者,皆微權小智,雖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