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之縈帶,賢百萬之諠譁。至於蘭臺靜祕,華燭高明; 徐斟桂醑,緩奏秦聲。二三朋好,數四才英。既說前賢 之往行,重睹生死之交情。扼腕扺掌,攘袂盱衡。當斯 時也,何者為榮。欲同吃如鄧士載,欲作辯似婁君卿。 為守為相並如此,少意少事不成名。
《反金人贊》王粲
君子亮直,行不柔辟。友賤不恥,誨焉是益。我能發蹤, 彼用遠跡。一言之賜,過乎璵璧。末世不敦,義與茲《易》。 言而匪忠,退有其謫。
《擬金人銘作口銘》晉·傅元
神以感通,心繇口宣。福生有兆,禍來有端。情莫多妄, 口莫多言。蟻孔潰河,溜穴傾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存亡之機,開闔之術。口與心謀,安危之源。樞機之發, 榮辱存焉。
《口誡》前人
勿謂「何有」,積怨致咎。勿曰「不傳」,伏流成川。蟻孔潰河, 流穴傾山。
《反金人銘》孫楚
晉太廟有石人焉,大張其口,而書其胸曰:
「我古之多言人也,無少言,無少事。」少言少事,則後生 何述焉?夫惟立言,名乃長久,胡為塊然,生鉗其口?凡 夫貪財,烈士殉名。盜蹠為濁,夷柳為清,鮑肆為臭,蘭 圃為馨。莫貴澄清,莫賤滓穢,二者言異,歸於一會。堯 懸諫鼓,舜立謗木,聽采風謠,惟日不足。道潤群生,化 隆比屋,末葉陵遲,禮教彌衰。承旨則順,忤意則違,時 好細腰,宮中皆饑。時悅廣額,下作細眉。逆龍之鱗,必 陷斯機。括囊無咎,乃免誅夷。顛覆厥德,可為傷悲。則 可用戒,無妄之時,假說周廟,於言為蚩。是以君子,追 而正之。
《言盡意論》歐陽建
有雷同君子問於違眾,先生曰:「世之論者,以為言不 盡意,由來尚矣。至乎通才達識,咸以為然。若夫蔣公 之論眸子,鍾傅之言才性,莫不引此為談證,而先生 以為不然,何哉?」先生曰:「夫天不言,而四時行焉,聖人 不言,而鑒識存焉。形不待名,而方圓已著,色不俟稱, 而黑白以彰。然則名之於物,無施者也;言之於理,無」 為者也,而古今務於正名,聖賢不能去言,其故何也? 誠以理得於心,非言不暢;物定於彼,非言不辨。言不 暢志,則無以相接,名不辨物,則鑒識不顯。鑒識顯而 名品殊,言稱接而情志暢。原其所以,本其所由,非物 有自然之名,理有必定之稱也。欲辨其實,則殊其名, 欲宣其志,則立其稱。名逐物而遷,言因理而變,此猶 聲發響應,形存影附,不得相與為二。苟其不二,則無 不盡,吾故以為盡矣。
《語箴》蘇彥
孔子曰:「予欲無言。」又曰:「天何言哉?」赫胥之世,大庭之 治。元風陶鼓,率直放志。熙熙群動,無欲無事。逮於三 季,奔競滋彰。雷動風駭,飛辨雲翔。戰國紛擾,爭霸稱 強。爾乃遊說縱橫,騁技時王。銜刃懷毒,吐膏示芳。利 動春露,害重冬霜。四紀若馳,七都翦亡。爰茲末俗,扇 風簸揚。先意承旨,原情察鄉。儐爾籩豆,和樂且康。
《口箴》宋·謝惠連
宣納之由。實伊樞機。唯舌是出。馳駟安追。差釐千里。 君子慎微。何用口爽。信在《甘肥》。
《誡子書》齊·王僧虔
「知汝恨,吾不許汝學,欲自悔厲,或以闔棺自欺,或更 擇美業,且得有慨,亦慰窮生。但亟聞斯唱,未睹其實, 請從先師聽言觀行,冀此不復虛身。吾未信汝,非徒 然也。」往年有意於史,取《三國志》聚置床頭,百日許,復 徙業就元,自當小差,於史猶未近彷彿。曼倩有云:「談 何容易,見諸元志」,為之逸腸,為之抽專,一書轉誦數 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釋卷,尚未敢輕言。汝開《老子》 卷頭五尺許,未知輔嗣何所道,平叔何所說,馬、鄭何 所異,指例何所明,而便盛於麈尾,自呼談士,此最險 事。設令袁令命汝言《易》,謝中書挑汝言《莊》,張,吳興叩 汝言《老》,端可復言未嘗看邪談,故如射,前人得破,後 人應解,不解即輸賭矣。且論注百氏,《荊州八袠》,又《才 性四本》,聲無哀樂,皆言家口實,如客至之有設也。汝 皆未經拂耳瞥目,豈有庖廚不修,而欲延大賓者哉? 就如張衡思侔造化,郭象言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 至此?汝曾未窺其題目,未辨其指歸,六十四卦,未知 何名,《莊子》眾篇,何者?內外八袠,所載凡有幾家,四本 之稱,以何為長?而終「日欺人,人亦不受汝欺也。」由吾 不學,無以為訓。然重華無嚴父,放勳無令子,亦各由 己耳。汝輩竊議,亦當云:阿越不學,在天地閒可嬉戲, 何忽自課讁幸?及盛時,逐歲暮,何必有所減?汝見其 一耳,不全爾也。設令吾學如馬、《鄭》,亦必甚勝復倍不 如今,亦必大減,致之有由,從身上來也。今壯年自懃 數倍「許,勝劣及吾耳。世中比例,舉眼是。汝足知此,不 復具言。吾在世雖乏德素,要復推排人閒數十許年, 故是一舊物,人或以比數汝等耳。即化之後,若自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