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5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切。惰者作之,銳者抑之,拘者開之,放者約之。及門之 士著錄者千餘人,隨其材分,咸有所得。

《胡一桂傳》:一桂年十八領鄉薦,試禮部不第,退而講 學,遠近師之,號「雙湖先生。」

《蕭𣂏傳》:「韓擇邃禮學,有質問者,口講指畫無倦容。士 大夫游宦過秦中,必往見擇,莫不虛往而實歸焉。」 《胡長孺傳》:「長孺恐斯道之失其傳,誘引不倦,學者慕 之,有如飢渴之於食飲,方嶽大臣與郡二千石聘致 庠序,敷繹經義,環聽者數百人。」

《熊朋來傳》:「朋來致仕,門人歸之者日盛,旁近舍皆滿, 至不能容。朋來懇懇為說經旨文義,老益不倦,得其 所指授者,多為聞人。」

《吳澄傳》:「澄游龍興,按察司經歷郝文迎至郡學,日聽 講論,錄其問答,凡數千言。行省掾元明善以文學自 負,嘗問澄《易》《詩》《書》《春秋》奧義,歎曰:『與吳先生言,如探 淵海』。」遂執子弟禮終其身。

《周仁榮傳》:仁榮同郡有孟夢恂者,字長文,黃巖人。講 解經旨,體認精切,務見行事,四方游從者皆服焉,號 曰康靖先生。

《伯顏傳》:「至正四年,伯顏徵至京師,授翰林待制,預修 《金史》。既畢,辭歸。復起為江西廉訪僉事,以病免。及還, 四方之來學者至千餘人。蓋其為學,專事講解,而務 真知力踐,不屑事舉子詞章,而必期措諸實用。士出 其門,不問知其為伯顏氏學者。」

《輟耕錄》:「泰定甲子,開吳淞江,省臺憲僚咸集。時治書 劉公濼源,北方學者首謁先聖先師。其年值閏,詹肖 岩講《書堯典》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 歲大咈其意,以為學校講說,雖賤夫皂隸執鞭墜鐙 之人,皆令通曉,今乃稽算度數何為?肖岩由是悒怏 而卒。至元己卯冬分,憲老老公檢踏災傷,以復熟糧」 為急。陸宅之講省刑罰薄稅斂一章,公變色而作。至 正辛巳,知府楊侯銳意浚河,以興利除害為己任。時 僉憲某謁學宮,王玉岩講禹別九州,隨山濬川,結意 皆歸美於知府,僉憲不悅而罷。丁酉歲,張士誠據有 姑蘇,日遣蘇守周仁來、王可權講《易·泰卦》,蓋「君子道 長,小人道消」之義,周以為譏訕,累及諸職事,皆停月 廩。惟錢先生伯全父作訓導時,行刑官至,講:「欽哉欽 哉!惟刑之恤哉。」講畢稱賞不已。前數君子亦可為後 人戒也。

《明外史謝應芳傳》:應芳自幼好學,潛心性理,以道義 名節自勵。元至正初,知時不可為,隱白鶴溪上,搆小 堂,顏曰「龜巢」,因以為號。授徒講學,安貧樂道。郡辟教 鄉校,子弟先質後文,諸生皆循循雅飭。

《葉儀傳》:儀受業於許謙,朝夕惕勵,研究奧旨。已而授 徒講學,士爭趨之。其語學者曰:「聖賢言行,盡於《六經》 《四書》,其微詞奧義,則近代先儒之說備矣。」由其言以 求其心,涵泳從容,久自得之,不可先己意而妄有是 非也。

《胡居仁傳》:「居仁築室梅溪山中,事親講學之外,不涉 人事。後相繼請主白鹿書院,諸生又請講學貴溪桐 源書院,士多嚮風。淮王聘入講易,以賓禮禮之。家世 為農,至居仁窶甚,鶉衣脫粟,蕭然自得。」

《周蕙傳》:蕙為臨洮衛卒,戍蘭州。初未知學,年二十,聽 人講《大學》首章,惕然感動,聞州人段堅講學於里,時 往聽之,欣然有得,堅乃命之坐。既而與堅辨析,堅大 服之,誨以聖賢必可學而至。蕙自是研究五經,篤信 力行,以程朱自任。

《蔡清傳》:「清舉成化十三年鄉試第一,成進士,即乞假 歸,講學於僧寺。」

《湛若水傳》:若水授編修,母喪歸,服闋,授徒講學,從者 日盛。

《張後覺傳》:「後覺,茌平人,以取友未廣,北走京師,南遊 江左,務以親賢講學為事,門弟子日益進。凡吏於其 土及道經茌平者,莫不造廬問業。」

《朱恕傳》:「韓貞者,陶人。學有得,以化俗為任,隨機指導, 農工商賈從之游者數百人。秋成農隙,輒聚徒談學, 一村畢。又之一村,前歌後應,弦誦之聲洋洋如也。」 《章懋傳》:「懋以福建僉事致仕,屏跡不入城府,奉親之 暇,專以讀書講學為事,弟子執經者日益進,貧無供 具,惟脫粟菜羹而已。四方學士大夫高其風,稱為『楓 山《先生》』。」

《鄒元標傳》:「元標補吏部驗封,調南京刑部。居南京三 年,移疾歸。久之,起本部郎中,不赴。旋遭母憂,里居講 學,從游者日眾,名高天下。中外疏薦遺佚凡數十百 上,莫不以元標為首。」

《高攀龍傳》:攀龍之學,一本濂、洛,以靜為主。操履篤實, 涵養邃密,粹然一出於正,為當代大儒。與顧憲成修 復東林書院,講學其中。憲成卒,攀龍專講席。海內士 大夫識與不識稱「景逸先生。」

《王守仁傳》。守仁謫龍場,作《朱子晚年定論序》,以示學 者。於是同時講學之儒如羅欽順輩,皆以為非,欽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