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5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然之所出也。由是言之,則鳥不毀以求馴,獸不群而

求畜,則人之真性無為,正當自然,耽此禮學矣。」論又 云:「嘉肴珍膳,雖所未」嘗,嘗必美之適于口也。處在闇 室,睹烝燭之光,不教而悅得於心,況以長夜之冥,得 照太陽,情變鬱陶,而發其蒙,雖事以末來,情以本應, 則無損于自然。《好學難》曰:「夫口之于甘苦,身之于痛 癢,感物而動,應事而作,不須學而後能,不待借而後 有」,此必然之理,吾所不易也。今子以必然之理,喻未 必然之好學,則恐似是而非之議,學如一粟之論,于 是乎在也。今子立《六經》以為準,仰仁義以為主,以規 矩為軒冕,以論講為哺乳,由其塗則通,乖其路則滯。 遊心極視,不睹其外,終年馳騁,思不出位。聚族獻議, 唯學為貴。執書摘句,俛仰咨嗟,使服膺其言,以為榮 華。故吾子謂《六經》為太陽,不學為長夜耳。今若以講 堂為丙舍,以誦諷為鬼語,以《六經》為蕪穢,以仁義為 臰腐,睹文籍則目瞧,修揖讓則變傴,襲章服則轉筋, 譚禮典則齒齲,于是兼而棄之,與萬物為更始,則吾 子雖好學不倦,猶將闕焉。則向之不學,未必為長夜, 《六經》未必為太陽也。俗語曰:「乞兒不辱馬醫。」若遇上 有無文之始,可不學而獲安,不勤而得志,則何求于 《六經》,何欲于仁義哉?以此言之,則今之學者,豈不先 計而後學?苟計而後動,則非自然之應也。子之云云, 恐故得菖蒲葅耳。

《讀書賦》
束晳

耽道先生澹泊閒居,藻練精神,呼吸清虛,抗志雲表, 戢形陋廬。垂帷帳以隱几,被紈素而讀書。抑揚嘈囋, 或疾或徐,優游蘊藉,亦卷亦舒。頌《卷耳》則忠臣喜,詠 《蓼莪》則孝子悲,稱《碩鼠》則貪民去,唱《白駒》而賢士歸。 是故重華詠《詩》以終己,仲尼讀《易》於終身。原憲潛吟 而忘賤,顏回精勤以輕貧。倪寬口誦而芸耨,買臣行 吟而負薪。賢聖其猶孳孳,況中才與小人。

《與學生書》
元·帝

吾聞斲玉為器,喻乎知道;惟山出泉,譬乎從學。是以 執射執御,雖聖猶然。為弓為箕,不無以矣。抑又聞曰: 「漢人流麥,晉人聚螢。」安有挾冊讀書,不覺風雨以至; 朗月章奏,不知爝火為微?所以然者,良有以夫。可久 可大,莫過乎學。求之於己,道在則尊。

《答劉縮求述制旨義書》
同前

《學山》學海,未臻其極;為「龍」「為光」,或從王事。所賴《昔經》 挾服,頗足良書;憑几據梧,靜供游目。枕中之記,即用 為枕;帷前之帙,仍可為帷。對此自娛,敬而待命。叩而 必應,已謝懸鏡;汲而無竭,復乖井養。

《高鳳好書不知流麥贊》
北周·庾信

《高鳳》好學,專心不迴。流連經笥,對玩書臺。石門雲渡, 銅梁雨來。麥流雖遠,書卷猶開。

《秋宵讀書賦》
唐·王延齡

獨。夜寥寥兮清我素襟,踐藝城兮遊遨書林。觀先王 之行道,見古人之同心。羲皇之精微兮,含陰吐陽,周 孔之奧祕兮,神入鬼出。有禮樂經邦之化,有德刑御 人之術。雖興風而致理,或因文而喪質。借如助築於 澗,垂釣在川,夢來而所象方得,繇啟而其貺必甄。何 風雲之冥感,而君臣之道全。謨明弼諧,開物成務,儀 在楚而何辱,隗得燕而何遇。起之來兮而長平不守, 季之入兮而武關非固。將吉凶之由人,伊存亡之有 數。若乃大夫西都之佳賞,公子南皮之勝矚。將軍之 畫閣天半,衛尉之涼臺水曲。馳香車與寶馬,炫纖羅 及美玉。玉饌金觴暮不歸,妙舞清歌斷方續。何貴幸 之斯甚,為歡娛以自足。上有「竄江濱」兮不用,首河梁 兮永辭。長門幽絕恨欲死,掖庭一去還無期。黃鳥嚶 嚶兮野花落,白露瀼瀼兮邊草衰。此時但能登高而 遠望,孰云不腸斷兮淚如絲。夫以聰明正直,維神之 假,有才無位,奚其為者?行莫過於顏曾,文莫先於班 賈。空競競於人世,竟蹉跎於物下。能育其寶則宜,無 屯不與,其命何生?此人仗雄劍以激憤,一欲問夫蒼 旻。夜如何其夜以闌,閑琴牢落坐南端。流月膧朣兮 素華滿,銀釭煜煜兮清光寒。於是開中軒,曬晴盼,天 敞朗兮北斗何高,雲依微兮南山可見。銀河既已傾, 玉窗又以明,哀鴻嗷嗷兮空際遠,墜葉紛紛兮林外 輕。已而群感互興,眾念相積,憐稚顏兮何暮,對流年 以自惜。徒見其生也,楊柳繁華為我春。不知其死也, 松檟幽泉為我夕。何恃俊於禰衡,何慟窮於阮籍?郭 璞蒙垢兮豈不潔,幽蘭無人兮終自芳。黃綬從來兮 非所願,白雲逶迤兮滿山。自得長歌太平事,胡為擾 擾風塵閒。

《讀書序》
王勃

《書》以記言,其來尚矣。越在三代,左史職之,百官以理, 萬人以察,揚于王庭,用實大焉。苟非可以燮理情性, 平章邦國,敷彝倫而敘要道,察時變而經王猷,樹皇 極之綱維,資生靈之視聽,皆可略也。昔者仲尼之述 《書》也,將以究事業之通而正性命之理。故曰:「吾欲託 之空言,不如附之行事。」道德仁義於是乎明,刑政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