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5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成次第,如何得有一箇半箇發憤忘「食,索性理會教

十分透徹,少慰衰朽之望乎!」《西銘》後題是去年未離 家時所題,後來不能去得。然此是道理所繫,我且直 之,固不容有所避也。仁仲所說,因書報及,謾欲知耳。 所云不必置辨,今時流俗例為此說,乃自是見道理 不明,纔有此說,便有此說之害。如許行之並耕,白圭 之治水,二十取一,若似今人所見,則《孟子》亦何用與 之辨耶?《釋尊儀》《政和五禮》中「陳設行事」兩條中有自 相牴牾處,不知曾見此失否?向在南康,曾有申禮部 狀,論之頗詳。今未必有本,但細考之可見。王伯照本 卻未見有,便幸錄寄,并所定須蒙見寄,更加參考,方 可刊行也。《政和禮》只首章「仲秋」下便疏脫,舊見《申明》 中已改正。近寫得一本,卻是此條。如有舊日頒降印 本可檢看,不然即託人於太常問之也。《學記》本當作。 但近日道學朋黨之論方起,著甚來由,立此標榜,招 拳惹踢耶?已展者不可縮,此卻容斟酌耳。又況韓文 公腳下不是做文章處,為人指笑,卻怪他不得也。

《答何叔京》

五月十八日,新安朱熹,謹再拜裁書,復於知丞學士 執事。「熹少而魯鈍,百事不及人,獨幸稍知有意於古 人為己之學,而求之不得其要,晚親有道,粗得其緒 餘之一二,方幸有所向而為之焉,則又未及卒業,而 遽有山頹梁壞之嘆。倀倀然如瞽之無目,擿埴索塗, 終日而莫知所適,以是竊有意於朋友之助。顧以鄙 朴窮陋,既不獲交天下之英俊,以資其所長,而天下 之士,其聰明博達足以自立者,又往往流於詞章記 誦之習,少復留意於此。熹所以沬趄於世,求輔仁之 益,所得不過一二人而已。閒者竊聞執事家學淵源 之正,而才資敏銳,絕出等夷,其深造默識,固有超然, 非誦說見聞之所及也。而其口講心」潛,躬行力踐,已 非一日。是以嘗欲一見執事而有謁焉,聽於下風。又 聞執事嘗過聽遊談之誤,憐其願學之久,而未始有 聞,且將引而寘之交游之末,使得薰沐道誼之餘,以 自警飭。以此尢欲及時,早遂此願。而貧病之故,不能 贏糧數舍,求就正之益,以慰夙心,而承厚意。自惟薄 陋,聲跡本疏,又不敢率然奉咫尺之書,以煩隸人,而 為異日承教之漸。惟是瞻仰,不能一日而忘,而且愧 且恨,亦未嘗不一日往來於心也。不謂執事不鄙其 愚,一日惠然辱貺以書,意者高明,抱道獨立,亦病夫 世之末學外騖不可告語,於是有取乎熹之鈍愚靜 退,以為臭味之或同,而不盡責其餘耳。至於詞旨奧 博,反復通貫,三復竦然,有以仰見所存之妙,竊不自 勝其振厲踴躍,以為雖未獲望於前,而亦無以異於 親承指誨也。惟其稱道太過,責望太深,乃熹所欲請 於左右者,而怠緩不敏,反為執事所先,此則不能不 以為媿。然道之在天下、天地古今而已矣。其是非可 否之不齊,決於公而已矣。然則熹之所望「於執事,而 執事之所以責於熹者,又豈有彼此先後之閒哉?繼 自今以往,執事有以見教,而熹有以求教,願悉屏去 形跡之私,商訂辨析,務以求合乎至當之歸,庶幾有 以致廣大、盡精微而不滯於一偏之見,則熹之幸也, 執事之賜也。」其它未暇一二,姑先以此為謝。復屬伯 崇轉致,不審高明以為如何?暑雨煩鬱,伏惟承顏盡 懽,尊候神相萬福。熹杜門奉親,日益孤陋,向風引領, 不任馳情。承許秋涼見過,何幸如之,而非所敢望也。 未閒,更冀以時為道,千萬自愛,進為時用,以張斯文, 慰山野之望,幸甚。

「熹孤陋如昨。近得伯崇過此,講論踰月,甚覺有益。所 恨者,不得就正於高明耳。他日伯崇相見,或通書,當 能備言之。或有差誤,不吝指誨,幸甚!」李先生教人,大 抵令於靜中體認大本未發時氣象分明,即處事應 物,自然中節。此乃龜山門下相傳指訣。然當時親炙 之時,或貪聽講論,又好竊章句訓詁之習,不得盡心 「於此,至今若存若亡,無一的實見處,辜負教育之意。 每一念此,未嘗不愧汗沾衣也。」《脫然》之語,乃先生稱 道之過。今日猶如掛鉤之魚,當時寧有是耶?然學者 一時偶有所見,其初皆自悅懌,以為真有所自得矣。 及其久也,漸次昏暗淡泊,又久則遂泯滅,而頑然如 初無所睹。此無他,其所見者,非卓然「真見道體之全, 特因聞見揣度而知故耳。竊意當時日聞至言,觀懿 行,其心固必有不知所以然者。洎失其所依歸,而又 加以歲月之久,汨沒浸漬,今則猶然為庸人矣。」此亦 無足怪者。因下問之及,不覺悵然,未知其終何所止 泊也。《東平先生遺事》,猥蒙垂示,得以究觀前賢出處 之大致,先達問學之「淵源,與夫高明纂輯成書,以傳 世垂後之意,幸甚幸甚!」更容熟復,續得具稟也。《語錄》 頃來收拾數家,各有篇帙,首尾記錄姓名,比之近世 所行者差為完善,故各仍其舊目而編之,不敢輒有 移易。近有欲刻板於官司者,方欲持以𢌿之,前已刊 行,當得其摹本以獻,今無別本可以持內也。《孟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