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6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

陳注術者,道路之名,言《詩》《書》《禮》《樂》四者之教,乃入德之路,故言「術」也。古人之教,雖曰四時各有所習,其實亦未必截然棄彼而習此,恐亦互言耳。非《春秋》不可教《詩》《書》,《冬》《夏》不可教《禮》《樂》也。

《七教》: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

陳注七教,司徒所掌,教興民德,明則不渝。

《文王世子》

春誦夏弦,太師詔之《瞽宗》。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 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

大全長樂陳氏曰:「言《書》《禮》,則知誦之為《詩》,《弦》之為樂;言《弦》《誦》則知《禮》之為行,《書》之為事也。蓋《春秋》陰陽之中,而《禮》《樂》皆欲其中,故以二中之時教之,凡以合而教之也。分而教之,則誦《詩》以春,弦《樂》以夏,學《禮》以秋,讀《書》以冬。」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 外也,禮樂交錯于中,發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 而溫文。

大全嚴陵方氏曰:「《樂》由中出,故以之修內;禮自外作,故以之修外。然《禮》《樂》蓋人之所固有也,先王之教人,豈能責之以其所無哉?亦因其所有修之,俾勿壞而已。兩相合謂之交,兩相雜謂之錯,溫則不暴,文則不野。」

立太傅少傅以養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太傅 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觀太傅之 德行而審喻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後,入則有保,出則 有師,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 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也。《記》 曰:「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設四輔及三公,不必備」, 唯其人語使能也。

大全嚴陵方氏曰:「《禮》《樂》者,教之之道也,苟非教之之人,則道不虛行,故立太傅、少傅以養之,養之將以成其才故也。內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教養之道欲其知此而已。保則親也,故入則有保;師則正也,故出則有師。然分而言之固如此,合而言之則左右前後、出入起居,師也、傅也、保也未嘗不在焉。」

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國治」,君 之謂也。

大全馬氏曰:官正以言其近,國治以言其遠。夫德之所成者眾矣,而獨言君者,蓋有德而無位,則教未必尊,官未必正,國未必治也。有君德而有君位,然後可以及此也。

《內則》

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 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讓。

陳注數謂一、十、百、千、萬,方名東、西、南、北也。大全嚴陵方氏曰:「出入門戶則欲其行之讓也,即席則欲其坐之讓也,飲食則欲其食之讓也。《經》曰:『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鴈行』,則行固欲其讓也。又曰:『衽席之上讓而坐下,觴酒豆肉讓而受惡』,則坐與飲食又欲其讓也。由是推之,則無所往而不讓矣。」

九年,教之數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

陳注數日知朔望與六甲也。外傅,教學之師也。書,謂六書。計謂九數。

朝夕學幼儀,請肄《簡諒》。

陳注肄,習也。《簡書》篇數也。諒,言語信實也。皆請於長者而習學之也。

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

大全程子曰:「古人為學也,八歲入小學,十三入大學,舞勺舞《象》,有弦歌以養其耳,舞《干》羽以養其氣血。其性急則佩韋,緩則佩弦,出入閭里則視聽游習與政事之施莫不由此。如此則非僻之心無自而入。」

二十而冠,始學《禮》,可以衣裘帛,舞《大夏》,惇行孝弟,博 學不教,內而不出。

陳注《不教》恐所學未精。故不可為師以教人也。「內而不出言。」蘊畜其德美於中。而不自表見其能也。

《學記》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大全馬氏曰:「能自強而興之,則進於學矣,是以教長學也;自反而得之,則優於教矣,是以學長教也。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 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 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 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大全朱子曰:「辨志」者自能分別其心所趨向,如為善為利,為君子、為小人也。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