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6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併了,教他盡淨。」

《答孫吉甫》

所諭氣質過剛,未能自克,而欲求其所以轉移變化 之道。夫知其所偏而欲勝之,在吾日用之閒,屢省而 痛懲之耳。故周子有「自易其惡,自至其中」之說,是豈 他人所得而與于其閒哉?然此亦或有說焉,不明于 理,而徒欲救其偏,亦恐矯枉之過,而反失夫中也。

《答孫季和》

所諭平生大病,最在輕弱人,患不自知耳。既自知得 如此,便合痛下工夫,勇猛舍棄,不要思前算後,庶能 矯革,所謂「藥不瞑眩,厥疾不瘳」者也。

《克齋記》

人有是身,則有耳目鼻口四肢之欲,而或不能,無害 夫仁。人既不仁,則其所以滅天理而窮人欲者,將益 無所不至。此君子之學所以汲汲于求仁,而求仁之 要,亦曰「去其所以害仁者」而已。蓋「非禮而視,人欲之 害仁也;非禮而聽,人欲之害仁也;非禮而言且動焉, 人欲之害仁也。」知人欲之所以害仁者在是,于是乎 「有以拔其本,塞其源,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于一 旦豁然欲盡而理純,則其胸中之所存者,豈不粹然 天地生物之心,而藹然其若春陽之溫哉!默而成之, 固無一理之不具,而無一物之不該也;感而通焉,則 無事之不得于理,而無物之不被其愛矣。」嗚呼!此《仁》 之為德,所以一言而可以盡性情之妙;而其所以求 之之要,則夫子之所以「告顏淵」者,亦可謂一言而舉 也與!

性理大全

《克己》

程子曰:「難勝莫如己私,學者能克之,非大勇乎?多 驚、多怒、多憂,只去一事所偏處自克。克得一件,其餘 自正。」

張子曰:「凡所當為,一事意不過,則推類如此,善也。一 事意得過,以為且休,則百事廢,其病常在,謂之病者, 為其不虛心也。病根不去,隨所居所接而長。人須一 事事消了,病則常勝,故要克己。克己,下學也。下學上 達交相養,蓋不行則成何德行哉?人當平物我,合 內外,如是以身鑒物便偏見,以天理中鑒,則人與己 皆」見,猶持鏡在此,但可鑒彼,于己莫能見也。以鏡居 中則盡照,只為天理常在身,與物均見,則自不私。己 亦是一物,人常脫去己身,則自明。然身與心常相隨, 不奈何有此身。假以接物,則舉措須要是。今見人意, 我固必以為當絕于己,乃不能絕,即是私己。是以大 人正己而物正,須待自已者,皆是著見于人物,自然 而正。「以誠而明」者,既實而行之明也。明則民斯信矣。 「己未正而正人,便是有意。我固必鑒己,與物皆見,則 自然心洪而公平;意我固必只為有身,便有此。」 上蔡謝氏曰:「某與伊川別一年,往見之。伊川曰:『別又 一年,做得甚工夫』?」曰:「也只是去個『矜』字。」曰:「何故?」曰:「子 細檢點得來,病痛盡在這裏。若按伏得這個罪過,方 有向進處。」伊川點頭。因語在坐同志者曰:「『此人為學 切問近思者也。」或問:「矜』字罪過,何故恁地大?」曰:「今人 做事,只管要夸燿別人耳目,渾不關自家受用事。有 底人食前方丈,便向人前吃,只蔬食菜羹,卻去房裏 吃,為甚恁地?」

和靖尹氏曰:「克己唯在克其所好,便是下手處。然人 未有不自知所好處而能克之者,若不自知,卻克個 甚?如好財,即于財上克;好酒,即于酒上克。今人只為 事事皆好,便沒下手處,然須擇其偏好甚處先克。」 五峰胡氏曰:「自反則裕,責人則蔽。君子不臨事而恕 己,然後有自反之功。自反者,修身之本也。本得則用 無不利。」

朱子曰:「克己固學者之急務,亦須見得一切道理了 了分明,方見日用之閒,一言一動,何者是正,何者是 邪,便于此處立定腳跟,凡是己私,不是天理者,便克 將去。」問:「前輩說治懼,室中率置尖物。」曰:「那個本不 能害人?心下要恁地懼,且習教不如此妄怕。」問:「習在 危階上行底,亦此意否?」曰:「那個卻分明是危,只教習 教,不怕著。」問:「習得不怕少閒,到危疑之際,心亦不動 否?」曰:「是如此。」問:「克己工夫,要當自日月至焉。推而 上之,至終食之閒,以至造次,以至顛沛,一節密,一節 去,庶幾持養純熟,而三月不違。可學而至,不學則已。 欲學聖人,則純亦不已。如此做工夫,可否?」曰:「下學之 功,誠當如此。其資質之高明者,自應不在此限,但我 未之見耳。」問:「某欲克己而患未能。」曰:「此更無商量, 人患不知耳。既已知之,便合下手做,更有甚商量『為 人由己,而由人乎哉』?」問:「『張子云:『以心克己』,即是復 性,復性便是行仁義』。竊謂克己便是克去私心,卻云 『以心克己』,莫剩卻『以心』兩字否?」曰:「克己便是此心克 之。公但看『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心而何!言『忠信 行篤敬,立則見其參于前,在輿則見其倚于衡』,這不 是心,是甚麼?凡此等皆心所為,便不必更著『心』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