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6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速顯。道苟成則勃然爾,久則蔚然爾。源而流者,歲旱

不涸,蓄穀者不病凶「年,蓄珠玉者不虞殍死矣。然則 成而久者,其術可見,雖孔子在,為秀才計,未必過此」 不具。《宗元白》。

《師友箴》
前人

不師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吾欲 從師,可師者誰?借有可從,舉世笑之。吾欲取友,誰可 取者?借有可取,中道或舍。仲尼不生,牙也久死。二人 可作,懼不吾似。中焉可師,恥焉可友。謹是二物,用惕 爾後。道苟在焉,傭丏為偶。道之不在,公侯以走。內考 諸古,外考諸物。師乎友乎,敬爾無忽。

《師說》
宋·王令

上古之書既已汨沒,其它治具不可稽見,而五帝之 學,求之傳說,間或見之。夏商之書雖號殘缺,然學之 名具存,周則大備,故其設施炳然彰白。若然,帝王之 於治目,它雖世有取舍,於學則未聞或廢也,豈非「君 師」云者兩立不可一缺耶?夫惟至治之世,其措民各 有本,而次第之以及其化,故地有井而自養其業,雖 有士農工商之異,未嘗不力而食。因其資給,然後繩 其游惰,澄其淫邪,鋤其彊梗,其治略已定矣。然猶鄉 遂有庠序之教,家國有塾學之設,自世子以及卿大 夫之子皆入學,為之師以諭其道,為之保以詔其業。 示之智、仁、聖、義、忠、和使相擴充;孝、友、睦、婣、任、恤使相 修飭;禮、樂、射、御、書、數,使相開曉。故其左右之聞,前後 之觀,不仁義則禮樂迨其淬磨漸漬之成,則入孝而 出弟,尊尊而長長,然後取而置之民上,則君盡其所 以為君,臣盡其所以為臣,卒無一背戾者,其出於學 而存於師也。道之衰微,迄於餘周,如擔石之將墜,其 引綴未絕者,猶一線髮。繼之暴秦,不扶而抑,遂至墜 壞。漢興,宜大更制而「裁補縫之。」故其俗無所防範,聽 民所為,卒於無所不至。然能制郡縣,創孔子祠,立五 經博士,置弟子員,策賢良,求經術,以對當世得失,於 古雖未為善,而其風俗遂號為平。豈前世遺風餘化, 漸漬深而未斬耶?抑民苦秦而效易見也。當此之時, 士猶能相尊師,故終漢世,傳《詩》《書》《禮》《易》《春秋》而名家 者以「百十計。晉、魏而下,浸以沈溺,更數十氏,唯唐為 近古,大抵纔追齊、漢,治而未能遠過。」嗚呼!何為而止 此也?夫天下之所以不治,患在不用儒。而漢唐以來, 例嘗任儒矣,卒不甚治者何也?有儒名,有儒位,而不 用儒術而然爾。其弊在於學師不立,而立賢無方。聖 人之道不講不明,士無根源而競枝流,故不識所以 治亂之本,而不知所以為儒之任,又上取之不以實 而以言故也。夫人所以能自明而誠者,非生而知,則 出於教導之明,而修習之至也。如其無師,則天下之 士雖有強力向進之心,且何自明而誠也?夫天下之 材力訓導而懋勉之,且猶患其秕窳,故七十子親逢 聖人而薰炙之,其聞與見不為不至。猶且柴愚參魯 師辟由,喭賜不受命而貨殖,冉求為宰而賦粟倍。又 況後聖人數千歲,其書殘缺訛蠹,又資才下於數子, 而欲其自為而不立。學與師猶其顧穫而願不耕也, 如必待其自賢而取之多,見其稀闊不可俟也。自周 至唐,綿數千歲,其卓然聖賢而自名可以治國者,孟 軻抵韓愈纔三四人,是其力能扶持其道,而竟不之 用者,所以歷年已遠而人出甚少也。如其多,則或用 之矣。苟患其少,無如廣師而立學,續其所不長,擢其 所未高,使知其所以為治,而識所以救亂,然後名聞 而實取之,則庶矣。天下之師絕久矣。今之名師者,徒 使組刺章句,希望科第而已。昔者子路使子羔為費 宰,子曰:「賊夫人之子。」今賊人者皆是,是皆取戾於孔 子者也,惡得為人師?

《上羅仲素書》
李侗

侗聞之,「天下有三本焉,父生之,師教之,君治之。闕其 一則本不立。古之聖賢莫不有師,其肄業之勤惰,涉 道之淺深,求益之先後,若存若亡,其詳不可得而考。 惟洙泗之間七十二弟子之徒,議論問答,具在方冊, 有足稽焉,是得夫子而益明矣。」孟氏之後,道失其傳, 枝分派別,自立門戶,天下真儒不復見於世,其聚徒 成群,所以相傳授者,句讀文義而已爾,謂之「熄焉」可 也。其惟先生服膺龜山先生之講席有年矣,況嘗及 伊川先生之門,得不傳之道於千五百年之後,性明 而修,行完而潔,擴之以廣大,體之以仁恕,精深微妙, 各極其至。漢、唐諸儒無近似者。至於不言而飲人以 和,與人並立而使人化,如春風發物,蓋亦莫知其所 以然也。凡讀聖賢之書,粗有識見者,孰不願得授經 門下,以質所疑。至於異論之人,固當置而勿論也。侗 之愚鄙,徒以習舉子業,不得服役於門下,而今日拳 拳欲求教者,以謂所求有大於利祿也。抑侗聞之,「道 可以治心,猶食之充飽,衣之禦寒也。人有迫於飢寒 之患者,皇皇焉為衣食之謀,造次顛沛,未始忘也。至 於心之不治,有沒世不知慮,豈愛心不若口體哉?弗 思甚矣。」侗不量資質之陋,徒以祖父以儒學起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