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6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紫薇詩話》:朱㢲子權,荊門人。崇寧初嘗客予家,未有 聞也。其後赴舉,滎陽公送之以詩。子權後見胡康侯 給事,康侯問:「朱子久從呂公,亦嘗聞呂公議論乎?」朱 曰:「未也。」獨記公有《送行詩》卒章云:「他日稱成毛義志, 再求師友究淵源。」康侯曰:「是乃呂公深教子,以子問 學為未至,故勉子再求師友爾。」子權由是發憤為學, 與兄震子發俱從師請問焉。

叔祖待制,尊德樂道,以父師禮事滎陽公。嘗奇公詩, 有「久矣摳衣闕過庭」之句。

《元史》:「張傳䇓僑寓江左,金華王柏得朱熹三傳之 學,嘗講道於台之上蔡書院,䇓從而受業焉。自六經、 《語》《孟》註以及周、程、張氏之微言,朱子所嘗論定者,靡 不潛心玩索,究極根柢。」

《金履祥傳》。履祥幼而敏睿,及壯知向濂洛之學,事同 郡王柏,從登何基之門。基則學於黃榦,而榦親承朱 熹之傳者也。自是講貫益密,造詣益邃。

《許謙傳》:謙受業金履祥之門,履祥語之曰:「士之為學, 若五味之在和,醯醬既加則酸鹹頓異。子來見我,已 三日而猶夫人也。豈吾之學無以感發子邪?」謙聞之 惕若。居數年,盡得其所傳之奧。

《胡一桂傳》:一桂父方平。初,饒州德興沈貴寶,受《易》於 董夢程,夢程受朱熹之《易》於黃榦,而一桂之父方平 及從貴寶、夢程學,嘗著《易學啟蒙通釋》。一桂之學出 於方平,得朱熹氏源委之正。

《安熙傳》:熙聞保定劉因之學,心向慕焉。熙家與因所 居相去數百里,因亦聞熙力於為己之學,深許與之。 熙方將造其門,而因已歿,乃從因門人烏叔備問其 緒說。蓋自因得宋儒朱熹之書,即尊信力行之。 《胡長孺傳》:長孺師青田余學古,學古師王夢松,夢松 亦青田人,傳龍泉葉味道之學,味道則朱熹弟子也, 淵源既正,長孺益行,四方訪求其旨趣,始信涵養用 敬為最切,默存靜觀,超然自得。

《李孝光傳》:「孝光隱居鴈蕩山五峰下,四方之士遠來 受學,名譽日聞。泰不華以師事之。」

《伯顏傳》:伯顏受業宋進士建安黃坦,坦曰:此子穎悟 過人,非諸生可比。因命以顏為氏,且名而字之焉。久 之,坦辭曰:余不能為爾師,群經有朱子說具在,歸而 求之可也。

《陳旅傳》:旅篤志於學,書無所不讀。稍長,負笈至溫陵, 從鄉先生傅古直游,聲名日著,薦為閩海儒學官。 《明外史葉儀傳》:儀受業於許謙,謙誨之曰:「學者必以 五性人倫為本,以開明心術、變化氣質為先。」儀朝夕 惕厲,研究奧旨。已而受徒講學,士爭趨之。

《趙汸傳》:「汸聞九江黃澤有學行,往從之游。澤之學以 精思自悟為主,其教人引而不發,汸一再登門,乃得 六經疑義千餘條以歸。」

《閻禹錫傳》:禹錫舉鄉試第一,聞河津薛瑄講濂洛之 學,遂罷公車往受業,久之將歸,瑄送至里門,告之曰: 「為學之要,居敬窮理而已。」禹錫歸,得其大指,益務力 行。

《段堅傳》:「堅之學私淑河東薛瑄,務致知而踐其實,不 以謏聞取譽,故能以儒術飾吏治。」

《胡居仁傳》:居仁聞吳與弼講學,崇仁往從之游,絕意 仕進。其學以主忠信為先,以求放心為要。操而勿失, 莫大乎敬。因以敬名其齋。

《陳真晟傳》:真晟聞臨川吳與弼方講學,欲就問之。過 南昌,張元禎止之宿,與語,大推服曰:「斯道自程朱以 來,惟先生得其真,如康齋者不可見,亦不必見也。」遂 歸閩,潛思靜坐,自號漳南布衣。

《周蕙傳》:蕙年二十,聽人講《大學》首章,惕然感動,遂讀 書。州人段堅,薛瑄門人也,時方講學於里,蕙往聽之, 與辨析,堅大服,誨以聖學。蕙乃研究五經。又從學安 邑李昶,昶亦瑄門人也。

《蔡清傳》:清門人陳琛,杜門獨學,清讀其文,異之曰:「吾 得友此人足矣。」琛因介友人見清,清曰:「吾所發憤沈 潛,辛苦而僅得者,以語人常不解。子已盡得之,今且 盡以付子矣。」

《呂柟傳》:「柟受業薛敬之,接河東薛瑄之傳,學以窮理 實踐為主。」官南都,與湛若水、鄒守益共主講席。 馬理傳理同里尚書王恕,家居講學著書,理從之游, 得其指授。

《婁諒傳》:諒少有志絕學,嘗求師於四方,以為舉子業 不足事,聞吳與弼在臨川,乃往從之。一日與弼治地, 召諒往視,云:學者須親細務。諒素豪邁,由此折節,雖 掃除之事,必身親之。

《陳茂烈傳》:茂烈舉進士,奉使廣東,受業陳獻章之門, 獻章語以主靜之學,退而與張詡論難,作《靜思錄》。 《湛若水傳》:若水舉於鄉,從陳獻章游,不樂仕進,母命 之出,乃入南京國子監。十八年會試,學士張元禎、楊 廷和為考官,撫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為此。」置第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