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云『挈囊竟何所出』?杳答曰:『《張安世傳》曰:『持橐簪 筆,事孝武皇帝數十年』。韋昭、張晏注並云:『橐囊也。近 臣簪筆,以待顧問』』。」范岫撰《字書音訓》,又訪杳焉。其博 識彊記,皆此類也。
《劉顯傳》:「顯好學,博涉多通。任昉嘗得一篇缺簡書,文 字零落,莫能識者,顯云是《古文尚書》所刪逸篇。昉檢 《周書》,果如其說。丁母憂,服闋,尚書令沈約命駕造焉, 于坐策顯經史十事,顯對其九,約曰:『老夫昏忘,不可 受策。雖然,聊試數事,不可至十也』。顯問其五,約對其 二。陸倕聞之,嘆曰:『劉郎可謂差人,雖吾家平原詣張 壯武、王粲謁伯喈,必無此對』。」其為名流推賞如此。 《臧嚴傳》:「嚴累遷王宣惠輕車府參軍,兼記室。嚴于學 多所諳記,尤精《漢書》,諷誦略皆上口。王嘗自執四部 書目以試之,嚴自甲至丁,卷中各對一事,并作者姓 名,遂無遺失。其博洽如此。」
《冊府元龜》:「何憲博涉該通,群籍畢覽,天閣寶祕,人閒 散逸,無脫漏焉。任昉、劉渢共執祕閣四部書,試問其 所知,自甲至丁,書說一事,并敘述作之體,連日累夜, 不竟所遺。」
《陳書顧野王傳》:「野王年十二,隨父之建安。長而遍觀 經史,精記嘿識,天文地理,蓍龜占候,蟲篆奇字,無所 不通。」
《沈洙傳》:「洙少方雅好學,不妄交遊,治《三禮》《春秋左氏 傳》,精識彊記,五經章句,諸子史書,問無不答。」
《南史陸澄傳》:「澄少好學,博覽無所不知。王儉自以博 聞多識,讀書過澄。澄待儉語畢,然後談所遺漏數百 千條,皆儉所未睹,儉乃歎服。儉在尚書省,出巾箱几 案雜服飾,令學士隸事,事多者與之,人人各得一兩 物。澄後來,更出諸人所不知事,復各數條,并舊物將 去。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 升。以問澄,澄曰:「此名服匿,單于以與蘇武。」子良詳視 器底,有字彷彿可識,如澄所言。
《劉瓛傳》:瓛族子顯,與河東裴子野、吳郡顧協連職禁 中,遞相師友,博聞彊記,過于裴、顧。時波斯獻生師子, 帝問曰:「師子有何色?」顯曰:「黃師子超,不及白師子超」, 魏人,送古器有隱起字無識者,顯案文讀之無滯,考 校年月,一字不差,武帝甚嘉焉。
《范雲傳》:雲為主簿,進見齊高帝,會有獻白鳥,帝問此 何瑞?雲位卑,最後答曰:「臣聞王者敬宗廟,則自鳥至 時,謁廟始畢。」帝曰:「卿言是也。感應之理,一至此乎?」 《蕭思話傳》:思話子惠開,明識過人,嘗三千沙門,一閱 其名,退無所失。
《樂藹傳》:藹為御史中丞時,長沙宣武王將葬,而車府 忽于庫火油絡,欲推主者。藹曰:「昔晉武庫火,張華以 為積油久灰必然。今庫若灰,非吏罪也。」既而檢之,果 有積灰。時稱其博物。
《王僧孺傳》:僧孺多識古事,侍郎金元起欲注《素問》,訪 以砭石,僧孺答曰:古人當以石為針,必不用鐵。《說文》 有此砭字。許慎云:「以石刺病也。」《東山經》:「高氏之山多 砭石。」郭璞云:「可以為砭針。」《春秋》:「美疢不如惡石。」服子 慎注云:石,砭石也。季世無復佳石,故以鐵代之爾。 《范岫傳》:岫博涉多通,尤悉魏晉以來吉凶故事。沈約 常稱曰:「范公好事該博,胡廣無以加。」南鄉范雲謂人 曰:「諸君進止威儀,當問范長頭。」以岫多識前代舊事 也。
《魏書韓麒麟傳》:麒麟子顯宗,有才學,沙門法撫,三齊 稱其聰悟。常與顯宗校試抄百餘人名,各讀一遍,隨 即覆呼,法撫猶有一二舛謬,顯宗了無誤錯。法撫歎 曰:「貧道生平以來,唯服郎耳。」
《冊府元龜》:「北魏楊大眼為將軍,雖不學,嘗于人讀書 而聽之,悉皆記識,令作露布,皆口授之。」
楊機為洛陽令凡訴訟者一經其前後皆識其名姓 并記事理世咸異之。
《北齊書楊愔傳》:愔從父兄黃門侍郎昱嘗與十餘人 賦詩,愔一覽便誦,無所遺失。愔典選,聰記彊識,半面 不忘。每有所召問,或單稱姓,或單稱名,無有誤者。後 有選人魯漫漢,自言猥賤,獨不見識。愔曰:「卿前在元 子思坊,騎禿尾草驢,經見我不下,以方麴鄣面,我何 不識卿?」漫漢驚服。
《馮子琮傳》:「子琮為肅宗領軍府法曹,典機密,攝庫部。 肅宗曾閱簿領,試令口陳,子琮闇對,無有遺失。」 《唐邕傳》:「邕彊記默識,以幹濟見知,擢為世宗大將軍 府參軍。顯祖頻年出塞,邕必陪從,專掌兵機。識悟閑 明,承變敏速。自督將以還,軍吏以上,勞效由緒,無不 諳練。每有顧問,占對如響。或于御前簡閱,雖三五千 人,邕」多不執文簿,暗唱官位姓名,未嘗謬誤。
《徐之才傳》有人患腳跟腫痛,諸醫莫能識。之才曰:「蛤 精疾也。」由乘船入海,垂腳水中。疾者曰:「實曾如此。」之 才為剖,得蛤子二,大如榆莢,又有以骨為刀子靶者, 五色斑斕。之才曰:「此人瘤也。」問得處,云:「于古冢見髑 髏額骨,長數寸,試削視有文理,故用之。」其明悟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