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6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改元用謬誤四五處,置筆他語,略無矜色。元用服 《老學庵筆記》:「王性之記問該洽,尤長于國朝故事,莫 不能記。對客指畫誦說,動數百千言,退而質之,無一 語謬。予自少至老,惟見一人。方大駕南渡,典章一切 掃蕩無遺,甚至祖宗諡號亦皆忘失,祠祭但稱廟號 而已。」又因討論御名,禮部申省言:「未尋得《廣韻》。方是 時,性之近在二百里內,非獨博記可詢」,其藏書數百 篋,無所不備盡護致剡山,當路藐然不問也。

《輟耕錄》:「呂徽之先生居萬山中,博學能詩。一日,先生 陳剛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驢,時猶布衣,見先生 風神高簡,問曰:『得非呂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陳剛中 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歡。共論驢故事,先生言一事,治 中答一事,互至四十餘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記 得有某出某書,某出某傳,又三十餘事,治中敬之』。」 《宋史陳傅良傳》:「傅良為學,自三代秦漢以下,靡不研 究,一事一物,必稽于極而後已,而于太祖開創本原, 尤為潛心。」

《元史許有壬傳》:「有壬幼慧悟,讀書一目五行。嘗閱衡 州淨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覽輒背誦無遺。」

《蕭𣂏傳》:「侯均者,字伯仁,奉元人。雖方言古語,世所未 曉者,莫不隨問而答,世咸服其博聞。」

《明外史景清傳》:「清倜儻尚大節,讀書一過不忘。」 《卓敬傳》:「敬穎悟過人,讀書十行俱下,終身不忘。」 《曾魯傳》:「魯七歲能暗誦五經,一字不遺。稍長,取三史 記之,尋及其餘。凡數千年國體人才,制度沿革,無不 能言者,遂以文學聞于時。」

《王行傳》:「行幼隨父,依賣藥徐翁家。徐媼好聽稗官小 說,行日記數本,為媼誦之。媼喜,言于翁,授以《論語》,明 日悉成誦。翁大異之,俾盡讀家所有書,遂淹貫經史 百家言。」

《妮古錄》:「滕用衡平日多聞彊記,尤精究六書法,好古 博雅,自三代、秦、漢而降,山鐫、石刻、篆籀分隸之文,靡 不研窮考覈,探極其源。商彝、周鼎款識,晉、唐、宋名公 圖畫,見輒能辨其是非,吐論恆傾坐閒,雖垂老如壯 夫。永樂時徵入修《大典》,為仕佐郎,姑蘇人也。」

《春風堂隨筆》:丘文莊公濬最號《博學彊記》,洛西劉少 師健嘗戲之曰:「丘先生是一屋散錢,卻少一條索子。」 文莊聞之曰:「劉先生有一條索子,卻少散錢。」

《明外史劉浦傳》:王淮與湯引勣遇于湖州慈感寺,徵 青陵臺事,各得其二。淮掀髯曰:「君止是乎?」復舉其一, 歷歷口誦無所遺。

《桑悅傳》:悅讀書,過目輒焚棄,曰:「已在我腹中矣。」 《田汝成傳》:汝成博學,工古文,尤善敘述。歷官西南,諳 曉先朝遺事,撰《炎徼紀聞》。歸田後盤桓湖山,窮遊浙 西諸名勝,撰《西湖遊覽志》,並見稱于時。他所論著甚 多,時推其博洽。

《王世貞傳》:「世貞生有異稟,書過目,終身弗忘。」

《鄭善傳》、徐𤊹博聞多識,善草隸書,積書「鼇峰書舍」至 數萬卷。

《何楷傳》:「楷生有異質,讀書過目不忘。」

博聞彊記部雜錄

呂子《君守》篇:「不出于戶而知天下,不窺于牖而知天 道。」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少。故博聞之人、彊識之士闕 矣。

《新書保傅》篇:「博聞而彊記,捷給而善對者,謂之承。承 者,承天子之遺忘者也。常立于後,是史佚也。」

《韓詩外傳》:「博聞彊記而守之以淺者,不溢。」

《淮南子泰族訓》以弋獵博奕之日,誦詩讀書,聞識必 博矣。

《大戴禮記·曾子立事》篇:「君子多知而擇焉,博學而算 焉。」

《新序雜事》篇:「博通士者也,國之尊也。國有博通之士, 則人主尊。」

《論衡謝短篇》:「儒生之業《五經》也。南面為師,旦夕講授 章句,謂習義理究備于五經可也。《五經》之後,秦漢之 事,無不能知者,短也。夫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沈。」 《效力篇》:「諸生能傳百萬言,不能覽古今,守信師法,雖 辭說多,終不為博。」

《超奇篇》,好學勤力,博聞彊記,世閒多有著書表文,論 說古今,萬不耐一,然則著書表文,博通所能用之者 也。入山見木,長短無所不知,入野見草,大小無所不 識,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採草以和方藥,此知草 木所不能用也。夫通人覽見廣博,不能掇以論說,此 為匿生書主人,孔子所謂「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 者也。與「彼草木不能伐採實」一也;

《清暑筆談》:「士貴博洽,然必聞見廣,考據精。不然則乖 誤龐雜,為後人抨擊之地。」如歐陽公好集古,而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