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6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有語》曰:「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惡也。」則曰孰無過焉? 知其不能改,改則為君子矣。不改為惡,惡者天惡之, 彼豈無畏耶?烏知其不能改?

此亦答言,聞人有過,雖不得見而告勸之,亦當答之以此,冀其或聞而自改也。有心悖理謂之惡,無心失理謂之過。 西山真氏曰:「過雖聖賢不能無,知其為過而速改,則無矣。蓋無心而誤,則謂之過;有心而為,則謂之惡,不待別為不善,乃謂之惡。只知過不改,是有心,便謂之惡。」

《過》

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 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乾損益動》

「君子乾乾」不息于誠,然必懲忿窒欲,遷善改過而後 至。《乾》之用其善是,損益之大莫是過,聖人之旨深哉。

朱子曰:「遷善改過,是修德中緊要事。蓋只修德,而不遷善改過,亦不能得長進。『君子乾乾不息于誠』,便是修德底事。下面便是接說遷善改過底事,與《論語》『德之不修』章意正相類。」又曰:「遷善改過又是兩項,遷善便是有六七分是了。遷而就教十分是者,改過則是十分不是,全然要改,此遷善改過之別。 遷善當如風」之速,「改過」當如雷之決

楊龜山集

《改過》

或曰:「『《書》之終《秦誓》,以見聖人之樂人悔過也。故凡過 而能悔者,取其悔而不追其過可也。今有殺人而被 刑者,臨刑而曰:『吾唯殺人』以至此也』。仁者於此亦必 哀而捨之。」曰:「《書》之有《秦》《費》二誓,以誌帝王之誥命。於 《書》之終篇,其大意則言有國者不可廢誓。於誓之中, 其事又有可取者,則如秦之罪己而不責人是也。若」 曰「取其悔」而已,不咎其過,其既悔而有過也,亦不當 罪乎?聖人以恕待人,於人之悔也,嘉之可也。如以悔 為是,而不問其改與不改,則改過者少矣。故君子之 取人也,取其改,不取其悔。且殺人至於被刑,而自狀 其過,蓋傷其死之不善也。使殺人而不必死,其肯悔 乎?崤之戰不敗,則秦自以為功矣。何以知之?以《濟、河》 之師知之也。《濟》《河》之師何義哉?

朱子學的

《改過》

「人須知恥,方能過而改 ;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 最要在『速』字上著力。凡有過,若從今日便改,則善可 自此而積。今人只是憚難過了日子。 事之有失,人 以為言,固當即改,然亦更須子細審其本末,然後從 之為善。」 問:「莫是纔遷善,便是改過否?」曰:「不然。遷善 字輕,改過字重。遷善者,但見人做得一事強似我心 有所未安」,即便遷之。若改過,須是大段勇猛始得。 見人之善而尋己之善,見人之惡而尋己之惡。如此 方是有益。 人不可以為惡。一失其身,縱有善,不足 以自贖。 一失其身,人所怨惡。始雖以欲而迷,後必 有時而悟。是以無往而不困耳。士君子立身一敗而 萬事瓦裂。可不戒哉!

朱子全書

《答陳明仲》

苟欲聞過,但當一一容受,不當復計其虛實,則事無 大小,人皆樂告而無隱情矣。若切切計較,必與辯爭, 恐非告以「有過則喜」之意也。

《答杜仁仲》

既知其病,即內自訟而亟改之耳。何暇呫呫誦言,以 咎既往之失而求改過之名哉?今不亟改而徒言之, 又自表其未有改之之實也。則病中生病,名外取名, 不但無益而已。

《答蔡季通》

所諭已悉,但區區方持此戒,不欲輒破之,故不敢承 命,亦為賢者慮之。恐此中甚自愧,便是病根。不若從 此痛自斬絕,毋以此等為愧,而深求可愧之實。不必 更為月攘之計,以俟來年。庶乎於遷善改過有日新 之功,而胸中之浩然者,無所不慊而日充矣。如其不 然,則平日講論,徒為虛語,臨事之際,依舊只是平日 「氣習。」世俗常情。某實懼焉。

所謂「一劎兩段」者,改過之勇固當如此。改過貴勇,而 防過貴怯,二者相須,然後真可以修慝辨惑,而成徙 義崇德之功。不然,則向來竊聆悔過之言,非不切至, 而前日之書頓至於此,亦可驗矣。自今以往,設使真 能「一劎兩段」,亦不可以此自恃,而平居無事,常存祗 畏警懼之心,以防其源,則庶乎其可耳。

真西山文集

《聞過則勿憚改》

過,雖聖賢不能無,蓋過者,過誤之謂也,知其為過而 速改,則無過矣。故《論語》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