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6 (1700-1725).djvu/81

此頁尚未校對

云:「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子貢曰:「君子之過, 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孟子》 曰:「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成、湯之 聖,猶且改過不吝;顏子之賢,猶曰不貳過。以此可見, 雖聖賢必以改過為貴。若知其為過,不肯速改,則是 文過遂非,而流於惡矣。蓋無心而誤,則謂之過,有心 而為,則謂之惡,不待別為不善,方謂之惡。只知過不 改,是有心,便謂之惡。《易》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 有過則改。天下之至迅疾者,莫如風雷,故聖人以此 為遷善改過之象。此即過勿憚改之意也。

性理大全

《改過》

程子曰:「凡夫之過多矣,能改之者猶無過也。惟格趣 汙下之人,其改之為最難,故其過最甚。 行之失莫 甚於惡,則亦改之而已矣。事之失莫甚於亂,則亦治 之而已矣。苟非自暴自棄者,孰不可與為君子? 有 過必改,罪己是也。改而己矣,常有歉悔之意,則反為 心害, 罪己責躬不可無,然亦不當長留在心胸為 悔。」

涑水司馬氏曰:「去惡而從善,舍非而從是。人或知之 而不能從,以為如制駻馬、如斡磻石之難也。靜而思 之,在我而已,如轉戶樞,何難之有?」

「朱子曰:『知得如此是病,即便不如此是藥。若更問『何 由得如此,則是騎驢覓驢,只是一場閒說話矣』』。」 問: 「氣質昏蒙,作事多悔,有當下便悔時,有過後思量得 不是方悔時;或經久所為,因事機觸得悔時,方悔之 際,惘然自失,此身若無所容,有時恚恨,至於成疾,不 知何由可以免此?」曰:「『既知悔時,第二次莫恁地便了, 不消得常常地放在心下,那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 訟底,便是不悔底。今若信意做去後,蕩然不知悔,固 不得;若既知悔後,次改便了,何必常常恁地悔?」又曰: 「悔』字難說。既不可常存在胸中以為悔,又不可不悔。 若只說不悔,則今番做錯且休,明番做錯又休,不成 說話。」問:「何如是著中底道理?」曰:「不得不悔,但不可留 滯。既做錯此事,他時更遇此事,或與此事相類,便須 懲戒,不可再做錯了。」

南軒張氏曰:「著是去非,改過遷善,《經》語也。」非不去,安 能著是?過不改,安能遷善?不知其非,安能去非?不知 其過,安能改過?自謂知非而不能去非,是不知非也; 自謂知過而不能改過,是不知過也。真知非,則無不 能去;真知過,則無不能改。人之患,在不知其非,不知 其過而已。所貴乎學者,在致其知,改其過也。

象山陸氏曰:「學者不長進,只是好己勝出一言,做一 事,便道全是,豈有此理?古人惟貴知過則改,見善則 遷。今各自執己是,被人點破便愕然,所以不如古人。」

王陽明集

《改過》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 能改也。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諸生自思平日 亦有缺於廉恥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於孝友之道, 陷於狡詐偷刻之習者乎?諸生殆不至於此。不幸或 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師友之講習規飭也。諸 生試內省,萬一有近於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 咎。然亦不當以此自歉,遂餒於改過從善之心。但能 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寇盜,今日不害為君子 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雖改過而從善,將人不信,我 且無贖於前過,反懷羞澀疑沮,而甘心於汙濁終焉」, 則吾亦絕望爾矣。

《寄諸弟》

屢得弟輩書,皆有悔悟奮發之意,喜慰無盡。但不知 弟輩果出於誠心乎?亦漫為之說云爾。本心之明,皎 如白日,無有有過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 改過,當時即得本心。人孰無過,改之為貴。蘧、伯玉,大 賢也,惟曰欲寡其過而未能。成湯、孔子,大聖也,亦惟 曰「改過不吝,可以無大過」而已。人皆曰:「人非堯舜,安 能無過?」此亦相沿之說,未足以知堯舜之心。若堯舜 之心而自以為無過,即非所以為聖人矣。其相授受 之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彼 其自以為人心之惟危也,則其心亦與人同耳,危即 過也。惟其兢兢業業,嘗加精一之功,是以能允執厥 中而免於過。古之聖賢,時時自見己過而改之,是以 能無過,非其心果與人異也。「戒慎不睹」,「恐懼不聞」者, 時時自見己之功過。吾近來實見此學有用力處,但 為平日習染深痼,克治欠勇,故切切預為弟輩言之, 毋使亦如吾之習染既深而後克治之難也。

興學會約

《改過》

喜怒哀樂,未發謂中,中節謂和,常中常和,何過之有? 一有不中節處,便有過有不及,不及亦過也。子曰:「小 人之過也必文。」小人既知文過,則是人有過,未有不 自知者。何改者之難其人也?顏子有不善未嘗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