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7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如此,則全賴此些時節,如何倚靠?」曰:「湖南皆如此說。」 曰:「孟子告齊王,乃是欲因而成就之。若只執此,便不 是。」曰:「然。」又問:「『穀種之必生,如人之必仁』,如此,卻是以 生譬仁。穀種之生,乃生之理,乃得此生理以為仁。」曰: 「必當為有。」又解「南軒發是心體,無時而不發,云:『及其 既發,則當事而存,而為之宰』者也。」可學謂:「心豈待發 而為之宰?」曰:「此一段彊解,南軒說多差。」心妙性情 之德,妙是主宰運用之意。伊川初嘗曰:「凡言心者, 皆指已發而言。」後復曰:「此說未當。」五峰卻守其前說, 以心為已發,性為未發,將「心性」二字對說。知言中如 此處甚多。人心但以形氣所感者而言爾。具形氣 謂之人,合義理謂之道,有知覺謂之心。陽明勝則 德性用,陰濁勝則物欲行。只將自家意思體驗,便見 得人心虛靜,自然清明。才為物欲所蔽,便陰陰地黑 暗了,此陰濁所以勝也。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 世人之心,止於見聞之狹,故不能體天下之物。惟聖 人盡性,故不以所見所聞梏其心,故大而無外,其視 天下,無一物非我,他只是說一箇大與小。《孟子》謂「盡 心則知性知天」,以此。「蓋盡心,則只是極其大;心極其 大,則知性知天,而無有外之心矣。」道夫問:「今未到聖 人盡心處,則亦莫當推去否?」曰:「未到那裏,也須知說 聞見之外,猶有我不聞不見底道理在。若未知聞見 之外猶有道理,則亦如何推得!要之,此亦是橫渠之 意。然孟子之意,則未必然。」道夫曰:「孟子本意,當以《大 學》或問所引為正。」曰:「然。孟子之意,只是說窮理之至, 則心自然極其全體而無餘,非是要大其心,而後『知 性、知天也』。」道夫曰:「只如橫渠所說,亦自難下手。」曰:「便 是橫渠有時自要恁地說,似乎只是懸空想像,而心 自然大。這般處,元只是格物多後,自然豁然有箇貫 通處,這便是下學而上達也。孟子之意,只是如此。 大其心,則能遍體天下之物。體,猶『仁體事而無不在』。 言心理流行,脈絡貫通,無有不到。苟一物有未體,則 便有不到處。包括不盡,是心為有外。蓋私意閒隔,而 物我對立,則雖至親,且未必能無外矣。故有外之心, 不足以合天心。」問:「物有未體,則心為有外,體之義 如何?」曰:「此是置心在物中,究見其理,如格物致知之 義,與體用之體不同。橫渠云:『物有未體,則心為有 外』。」又曰:「『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蓋天大無外,物無 不包。物理所在,一有所遺,則吾心為有外,便與天心 不相似。」或問:「如何是有外之心?」曰:「只是有私意,便 內外扞格,只見得自家身己,凡物皆不與己相關,便 是有外之心。」問:「心如何能通以道,使無限量?」曰:「『心 不是橫門硬迸教大得。須是去物欲之蔽,則清明而 無不知;窮事物之理,則脫然有貫通處。橫渠曰:『不以 聞見梏其心,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所謂『通之以 道』,便是脫然有貫通處。若只守聞見,自然狹窄了 心生道也』。此句是張思叔所記,疑有欠闕處。必是當 時改作行文,所以失其文意。伯豐云:『何故入在《近思 錄》中』?」曰:「如何敢不載,但恐有闕文。此四字說不盡。 心,生道也。人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惻隱之心,生道 也,如何?」曰:「天地生物之心,是仁人之稟賦,接得此天 地之心,方能有生。故惻隱之心在人亦為生道也。 心,生道也,心乃生之道。惻隱之心,人之生道也,乃是 得天之心以生生物,便是天之心。」問:「『心生道也』一 段,上面『心生道』,莫是指天地生物之心?下面『惻隱之 心,人之生道』,莫是指人所得天地之心以為心?蓋在 天只有此理,若無那形質,則此理無安頓處。故曰:『有 是心,斯具是形以生』。上面猶言『繼善,下面猶言『成性』』。」 曰:「上面『心,生道也』,全然做天底也不得。」蓋理只是一 箇渾然底,人與天地混合無閒,心只是放寬,平便 大,不要先有一私意隔礙,便大。心大則自然不急迫。 如有禍患之來,亦未須驚恐,或有所獲,亦未須便歡 喜,在少閒亦未必不禍,更轉為福,福更轉為禍。《荀子》 言:「君子大心則天而道,小心則畏義而節。」蓋君子心 大則是天心,心小則文王「之翼翼」,皆為好也。小人心 大則放肆,心小則是褊隘私吝,皆不好也。

《存養》

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古人言「志帥心君」,須心 有主張始得。心若不存,一身便無所主宰。人精 神飛揚,心不在殼子裏面,便害事。未有心不定而 能進學者。人心萬事之主,走東走西,如何了得?今 人心聳然在此,尚無惰慢之氣,況心常能惺惺者乎? 故心常惺惺,自無客慮。學者為學,未問真知與力 行,且要收拾此心,令有箇頓放處。若收斂都在義理 上安頓,無許多胡思亂想,則久久自於物欲上輕,於 義理上重。須是教義理心重於物欲,如秤令有低昂, 即見得義理自端的,自有欲罷不能之意,其於物欲 自無暇及之矣。苟操存舍亡之閒無所主宰,縱說得 亦何益?今於日用閒空閒時,收得此心在這裏,截 然「這便是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便是渾然天理。事物 之來,隨其是非,便是見得分曉,是底便是天理,非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