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7 (1700-1725).djvu/26

此页尚未校对

「天命之謂性」,即此心也;「率性之謂道」,亦此心也;「修道 之謂教」,亦此心也。以至於致中和,贊化育,亦只此心 也。致知,即心知也;「格物」,即心格也;「克己」,即心克也。非 禮勿視聽言動,勿與不勿,只爭毫髮地爾。所以明道 說聖賢千言萬語,只是欲人將已放之心收拾入身 來,自能尋向上去。今且須就心上做得主定,方驗得 聖賢之言有歸著,自然有契。如《中庸》所謂「尊德性,致 廣大,極高明。」蓋此心本自如此廣大,但為物欲隔塞, 故其廣大有虧;本自高明,但為物欲繫累,故於高明 有蔽。若能常自省察警覺,則高明廣「大者常自若,非 有所增損之也。其道問學《盡精微》,《道中庸》等工夫,皆 自此做儘,有商量也。若此心上工夫,則不待商量諦 當。即今見得如此,則更無閒時、行時、坐時、讀書時、應 事接物時,皆有著力處。大抵只要見得收之甚易而 不難也。」問「存心。」曰:「非是別將事物存心。孔子曰:『居 處恭,執事敬,與人忠』。便是存心之法。如說話覺得不 是,便莫說,做事覺得不是,便莫做,亦是存心之法。」 子升問遇事心不存之病。曰:「只隨處警省,收其放心, 收放只在自家,俄頃瞬息閒耳。」

《論張子書》

問:「心統性,情統如何?」曰:「統是主宰,如統百萬軍。心是 渾然底物,性是有此理,情是動處。」又曰:「人受天地之 中,只有箇心,性安然不動。情則因物而感。性是理,情 是用性靜而情動。且如仁義禮智信是性,然又有說 『仁心、義心,這是性,亦與心通。說惻隱、羞惡、辭遜、是非 是情,然又說道:『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這是 情,亦與心通說,這是情性皆主於心,故恁地通說』。」問: 「意者心之所發。與性情如何?」曰:「意也與情相近。」問:「志 如何?」曰:「志也與情相近。只是心寂然不動,方發出便 喚做意。橫渠云:『志公而意私』。看這自說得好。志便清, 意便濁,志便剛,意便柔;志便有立作意思,意便有潛 竊意思。公自子細看,自見得意多是說私意,志便說 匹夫不可奪志。心,統性情者也,寂然不動,而仁義 禮智之理具焉,動處便是情,有言靜處便是性,動處 是心,如此則是將一物分作兩處了。」心與性不可以 動靜言。凡物有心而其中必虛,如飲食中雞心豬心 之屬,切開可見。人心亦然,只這些虛處,便包藏許多 道理,彌綸天地,該括古「今,推廣得來,蓋天蓋地,莫不 由此。此所以為人心之妙歟。理在人心,是之謂性。性 如心之田地,充此中虛,莫非是理而已。心是神明之 舍,為一身之主宰。性便是許多道理。得之於天而具 於心者,發於智識念慮處,皆是情,故曰『心統性情』。」 先生取《近思錄》指橫渠「心統性情」之語,以示學者力 行。問曰:「心之未發則屬乎性,既發則情也。」曰:「是此意。」 因再指伊川之言曰:「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有指用 而言者。季通云:『心統性情』,不若云心者性情之統 名。」問有外之心。曰:「十分事做得七八分,便是有外。 所以致知、格物者,要得無外也。」或問:「如何是有外 之心?」曰:「只是有私意,便內外扞格,只見得自家身己, 凡物皆不與己相關,便是有外之心。橫渠此說固好, 然只管如此說相將,便無規矩,無歸著,入於邪遁之 說。且如夫子為萬世道德之宗,都說得語意平易。從 得夫子之言,便是無外之實。若便要說『天大無外』,則 此心便瞥入虛空裏去了。心大則百物皆通,通只 是透得那道理去病,則是窒礙了。」居甫問:「心小則 百物皆病,如何是小?」曰:「此言狹隘則事有窒礙不行, 如仁則流於姑息,義則入於殘暴,皆見此不見彼。」 問:「橫渠說:『客慮多而常心少,習俗之心勝而實心未 完』。所謂客慮,與習俗之心,有分別否?」曰:「也有分別。客 慮是泛泛底思慮,習俗之心便是從來習染偏勝底 心,實心是義理底心。」問:「心包誠」一段。曰:「『是橫渠說 話,正如『心小性大』之意。橫渠云:『以誠包心』,不若以 心包誠』。是他看得忒重,故他有『心小性大』之說。因 看《語錄》『心小性大』」,「心不弘於性,滯於此思說。及上蔡 云『心有止說』,遂云:『心有何窮盡!只得此本然之體,推 而應事接物皆是。故於此知性之無所不有,知天亦 以此』。」因省李先生云:「盡心者,如《孟子》見齊王問樂,則 便對云云;言貨色,則便對云云,每遇一事,便有以處 置將去,此是盡心。舊時不之曉,蓋此乃盡心之效如 此。得此本然之心,則皆推得去,無窮也。如『見牛未見 羊』說,苟見羊,則亦便是此心矣。『養心不如悅心』。」先 生云:「『不如』字恐有之,淺近字恐伊川未必爾。此錄已 傳兩手,可疑。『悅心』說,更舉出處看。理義是本有,自能 悅心在人。如行慊於心。心之窮物有盡,而天者無 盡。」先生云:「得其本則用之無窮,不須先欲窮知其無 窮也。胡五峰云:『人有不仁,心無不仁』。此說極好。人 有私欲遮障了,不見這仁,然心中仁依舊只在。如日 月本自光明,雖被雲遮,光明依舊在裏。又如水被泥」 土塞了,所以不流。然水性之流依舊只在。所以「克己 復禮為仁」,只是克了私欲,仁依舊只在那裏。譬如一 箇鏡,本自光明,只緣塵都昏了,若磨去塵,光明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