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7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張子》曰:「虛心然後能盡心。」虛心則無外以為累。心 既虛則公平,公平則是非較然易見,當為不當為之 事自知。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心 清時常少,亂時常多。其清時即視聽聰明,四體不待 羈束而自然恭謹。其亂時反是如此者,何也?蓋用功 未熟,客慮多而常心少也,習俗之心未去,而實心未 全也。有時而失者,只為心生,若熟後自不然。心不可 勞,當存其大者存之,熟後小者可略。

上蔡謝氏曰:「《心本一》,支離而去者,乃意爾。」

和靖尹氏曰:「橫渠云:『由知覺有心之名』,蓋由其知覺 彊名曰心。又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若只 寂然不動,與木石等也。只為感而遂通,便是知覺,知 覺即心也。至於搖扇得涼,是知覺也。譬如睡中人喚 己名則矍然而起,呼他人名則不應,是知覺也。」 藍田呂氏曰:「赤子之心,良心也。天之所以降衷,民之 所以」受天地之中也。寂然不動,虛明純一,與天地相 似,與神明為一。《傳》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其謂 此與?此心自正,不待人而後正,而賢者能勿喪,不為 物欲之所遷動,如衡之平,不加以物,如鑑之明,不蔽 以垢,乃所謂正也。惟先立乎大者,則小者不能奪。如 使忿懥、恐懼、好樂、憂患一奪其良心,則視聽食息從 而失守,欲區區修身以正其外,難矣。「我心所同然」, 即天理天德,《孟子》言「同然」者,恐人有私意蔽之。苟無 私意,我心即天心。

延平李氏曰:「虛一而靜,心方實則物乘之,物乘之則 動。心方動則氣乘之,氣乘之則惑。惑斯不一矣,則喜 怒哀樂皆不中節矣。」

朱子曰:『虛靈自是心之本體,非我所能虛也。耳目之 視聽,所以視聽者,即其心也,豈有形象?然有耳目以 視聽之,則猶有形象也。若心之虛靈,何嘗有物?心 官至靈,藏往知來』。」問:「先生前日以揮扇是氣,某後思 之,心之所思,耳之所聽,目之所視,手之持,足之履,似 非氣之所能到。氣之所運,必有以主之者。」曰:「氣中自 有箇靈底物事。所覺者,心之理也;能覺者,氣之靈 也。人心但以形氣所感者而言爾。具形氣謂之人, 合義理謂之道,有知覺謂之心。」又曰:「知覺便是心之 德。」答游誠之曰:「心一而已,所謂覺者,亦心也。今以 覺求心,以覺用心,紛拏迫切,恐其為病,不但揠苗而 已,不若日用之閒,以敬為主而勿忘焉,則自然本心 不昧,隨物感通,不待政覺而無不覺矣。故孔子只言 『克己復禮』,而不言『致覺用敬』」;孟子只言「『操存舍亡』,而 不言『覺存昧亡』。」謝先生雖喜以覺言仁,然亦曰「『心有 知覺,而不言知覺,此心也』。請推此以驗之,所論得失, 自可見矣。」問:「覺是人之本心,不容泯沒。故乘閒發 見之時,直是昭著,不與物雜,於此」而自識,則本心之 體即得其真矣。上蔡謂人「須是識其真心」,竊恐謂此。 然此恐亦隨在而有,蓋此心或昭著於燕閒靜一之 時,或發見於事物感動之際,或求之文字而怡然有 得,或索之講論而恍然有悟,凡此恐皆是覺處。若素 未有覺之前,但以為己有是心,而求以存之,恐昏隔 在此,不知實為何「物,必至覺時,方始識其所以為心 者。既嘗識之,則恐不肯甘心,以其虛明不昧之體,迷 溺於卑污苟賤之中,此所以汲汲求明,益不能已。而 其心路已開,亦自有可進步處,與夫茫然未識指趣 者大不侔矣。故某竊疑覺為小學大學相承之機,不 知是否?」曰:「所論甚精,但覺似少渾厚之意。」《答王子 合》曰:「心猶鏡也,但無塵垢之蔽,則本體自明,物來能 照。今欲自識此心,是猶欲以鏡自照而見夫鏡也。既 無此理,則非別以一心,又識一心而何?『心』字一言 以蔽之?曰:『生而已』。」「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受天地之氣 而生,故此心必仁,仁則生矣。心須兼廣大流行底 意看,又須兼生意看。且如程先生言:『仁者天地生物 之心』。只天地生物便廣大,便流行,生生不窮。」問:「生 物之心,我與那物同,便會相感?」曰:「這生物之心,只是 我底,觸物便自然感。非是因那物有此心,我方有此 心。且『赤子不入井,牛不觳觫』時,此心何之?須常妝箇 『赤子入井,牛觳觫』在面前,方有此惻隱之心。無那物 時,便無此心乎?」問:「『程子云:『心,生道也』。人有是心,斯 具是形,以生惻隱之心,生道也』。如何?」曰:「天地生物之 心,是仁人之稟賦,接得此天地之心,方能有生。故惻 隱之心,在人亦為生道也。」又曰:「惻隱之心,乃是得天 之心以生,生物便是天地心。有是心,斯具是形,以 生是心,乃屬天地,未屬我。在此乃是眾人者。至下面 『各正性命』,則方是我底,故又曰:『惻隱之心,人之生道 也。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為心。人未 得之,此理亦未嘗不在天地之閒。只是人有是心,便 自具是理以生。又不可道有心了,卻討一物來安頓 放裏面。似恁地處難看,須自體認得』。」問:「程子謂『有 主則虛』,又謂『有主則實』。」曰:「有主於中,外邪不能入,便 是虛;有主於中,理義甚實,便是實。中有主則實,實 則外患不能入,此重在『主』字上。有主則虛,虛則外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