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7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乎衣未成而轉為裳也。聖人耳不順乎非,口不隸乎 善。賢者耳擇口擇,眾人無擇焉。」或問「眾人曰:『富貴生』。 賢者曰『義』,聖人曰神。觀乎賢人則見眾人,觀乎聖人 則見賢人,觀乎天地則見聖人。天下有三:好:眾人好 己從,賢人好己正,聖人好己師。天下有三:檢:眾人用 家,檢賢人用國,檢聖人用天下。檢天下有三門:由於 情欲,入自禽門,由於禮義,入自人門,由於獨智,入自 聖門。」或問:「何如斯可以禔身?」曰:「其為中也弘深,其為 外也肅括,則可以禔身矣。君子微慎厥德,悔吝」不至, 何《元憝》之有?上士之耳訓乎德,下士之耳訓乎己,言 不慚,行不恥者,孔子憚焉。

徐幹中論

《修本》

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則異矣。或用乎己,或用 乎人。用乎己者,謂之務本;用乎人者,謂之近末。君子 之理也,先務其本,故德建而怨寡;小人之理也,先近 其末,故功廢而讎多。孔子之制《春秋》也,詳內而略外, 急己而寬人。故於魯也,小惡必書;於眾國也,大惡始 筆。夫見人而不自見者謂之矇;聞人而不自聞者謂 之聵,慮人而不自慮者謂之瞀。故明莫大乎自見,聰 莫大乎自聞,睿莫大乎自慮。此三者,舉之甚輕,行之 甚邇,而莫之知也。故知者舉甚輕之事以任天下之 重,行甚邇之路以窮天下之遠,故德彌高而基彌固, 勝彌眾而愛彌廣。《易》曰:「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其 斯之謂歟!君子之於己也,無事而不懼焉。我之有善, 懼人之未吾好也;我之有不善,懼人之未吾惡也;見 人之善,懼吾之不能修也;見人之不善,懼吾之必若 彼也。故其嚮道,止則隅坐,行則驂乘,上懸乎冠緌,下 繫乎帶珮,晝也與之遊,夜也與之息。此盤銘之謂日 新。《易》曰:「日新之謂盛德。」孔子曰:「弟子勉之,汝毋自舍。 人猶舍汝,況自舍乎?人違汝其遠矣。」故君子不恤年 之將衰,而憂志之有倦,不寢道焉,不宿義矣。夫行異 乎言,言之錯也,無周於智;言異乎行,行之錯也,有傷 於仁。是故君子務以行前言也。人之過在於哀死而 不在於愛,生在於悔往而不在於懷來,喜語乎已然, 好爭乎遂事,墮於今日,而懈於後旬,如斯以及於老。 故野人之事,不勝其悔,君子之悔,不勝其事。孔子謂 子張曰:「師,吾欲聞彼,將以改此也。聞彼而不改此,雖 聞何益?」故書舉穆公之誓,善變也;《春秋》書衛北宮括 伐秦,善攝也。夫珠之含礫,瑾之挾瑕,斯其性與?良工 為之,以純其性,若夫素然,故觀二物之既純,而知仁 德之可粹也。優者取多焉,劣者取少焉,在人而已,孰 禁我哉?乘扁舟而濟者,其身也安;粹大道而動者,其 業也美。故《詩》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綱紀 四方。先民有言:「明出於幽,著生於微。」故宋井之霜,以 基昇正之寒;黃蘆之萌,以兆大中之暑。事亦如之。故 君子修德,始乎笄丱,終乎鮐背,創乎夷原,成乎喬嶽。 《易》曰:「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積小致大之謂 也。小人朝為而夕求其成,坐施而立望其反,行一日 之善,而求終身之譽,譽不至則曰善無益矣,遂疑聖 人之言,背先王之教,存其舊術,順其常好,是以身辱 名賤,而不免為人役也。孔子曰:「小人何以壽為?一日 之不能善矣。久惡,惡之甚也。」蓋人有大惑而不能自 知者,舍有而思無也,舍易而求難也。身之與家,我之 有也,治之誠易,而不肯為也;人之與國,我所無也,治 之誠難,而願之也。雖曰吾有術,吾有術,誰信之歟?故 懷疾者,人不使為醫;行穢者,人不使畫法,以無驗也。 子思曰:「能勝其心,於勝人乎何有?」不能勝其心,如勝 人何?故一尺之錦足以見其巧,一仞之身足以見其 治,是以君子慎其寡也。道之於人也,其簡且易耳。其 修之也,非若採金攻玉之涉歷艱難也,非若求盈司 利之競逐囂煩也。不要而遘,不徵而盛,四時嘿而成, 不言而信。德配乎天地,功侔乎四時,名參乎日月,此 虞舜、大禹之所以由匹夫登帝位,解布衣,被文采者 也。故《古語》曰:「至德之貴,何往不」遂?至德之榮,何往不 成?後之君子,雖不及行,亦將至之云耳。琴瑟鳴,不為 無聽而失其調;仁義行,不為無人而滅其道。故絃絕 而宮商亡,身死而仁義廢。《曾子》曰:「士任重而道遠。仁 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夫路不險, 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德。君子自 強其所重以取福,小人日安其所輕以取禍。或曰:「斯 道豈信哉?」曰:何為其不信也。世之治也,行善者獲福, 為惡者得禍。及其亂也,行善者不獲福,為惡者不得 禍。變,數也。知者不以變數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來, 防禍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時也。夫施吉報 凶謂之命,施凶報吉謂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易》曰: 「君子以致命遂志。」然行善而不獲福猶多,為惡而不 得禍猶少,總夫二者,豈可含多而從少也?曾子曰:「人 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人而不好善,禍雖未至, 福其遠矣。」故《詩》曰:「習習谷風,惟山崔嵬。何木不死,何 草不萎。」言盛陽布德之月,草木猶有枯落而與時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