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7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飢能食,渴能飲,能著衣服,能行淫欲,貧賤而思富貴, 富貴而貪權勢,忿而爭,憂而悲,窮則濫,樂則淫,凡百 所為,一任血氣老死而後已,則命之曰禽獸可矣。 陽明先生曰:「良知者,心之本體,無起無不起。雖妄念 之發,而良知未嘗不在。但人不知存,則有時而」或放 耳,雖昏塞之極而良知未嘗不明。但人不知察,則有 時而或蔽耳。雖有時而或放,其體實未嘗不在也,存 之而已耳。雖有時而或蔽,其體實未嘗不明也,察之 而已耳。心無動靜者也,其靜也者,以言其體也;其 動也者,以言其用也。故君子之學,無閒於動靜。其靜 也,常覺而未嘗無也,故常應;其動也。常定而未嘗有 也,故常寂。常應常寂,動靜皆有事焉,是之謂集義。固 能無祇悔,所謂動亦定,靜亦定者也。心一而已,靜其 體也,而復求靜根焉,是撓其體也。動其用也,而懼其 易動焉,是廢其用也。故求靜之心即動也,惡動之心 非靜也,是之謂動亦動,靜亦動,將迎起伏,相尋於無 窮矣。故循理之謂靜,從欲之謂動。欲也者,非必聲色 貨利外誘也,有心之私皆欲也。故循理焉,雖酬酢萬 變,皆靜也,濂溪所謂「集義」者也。從欲焉,雖心齋坐忘, 亦動也。告子之雖強制,正助之謂也,是外義者也。 心之良知是謂聖,聖人之學,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 然而致之者,聖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賢人也。自蔽自 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持志而心痛,一心 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閒話,管閒事?」問:「心要逐物,如 何則可?」先生曰:「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職,天下乃治。 心統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視時,心便逐在色上;耳 要聽時,心便逐在聲上。如人要選官時,便自去坐在 吏部;要調軍時,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豈惟失卻君 體,六卿亦皆不得其職。心之本體,原自不動。心之 本體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動,理元不動,《集義》是 復其心之本體。」問:「如何是心之本體?」先生曰:「知是 理之靈處。就其主宰處說,便謂之心;就其稟賦處說, 便謂之性。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無不知敬其兄, 只是這箇靈能,不為私欲遮隔,充拓」得盡便完。完是 他本體,便與天地合德。自聖人以下,不能無蔽,故須 格物以致其知。至善者,心之本體。本體上纔過當 些子,便是惡了。不是有一箇善,卻又有一箇惡來相 對也。靜上用功固是好,但終自有弊。人心自是不 息底,雖在睡夢,此心亦是流動。如天地之化,本無一 息之停。然其化生萬物,各得其所,卻亦自靜也。此心 雖是流行不息,然其一循天理,卻亦自靜也。若專求 靜上用功,恐有喜靜惡動之弊。動靜只是一箇心, 不是一塊血肉。凡知覺處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視聽, 手足之知痛癢,此知覺便是心也。物理不外乎吾 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也。遺物理而求吾心,吾 心又何物耶?心之體,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親之心 即有孝之理,無孝親之心即無孝之理矣。有忠君之 心即有忠之理,無忠君之心即無忠之理矣。理豈外 於吾心耶?晦庵謂:「人之所以為學者,心與理而已。心 雖主乎一身,而實管乎天下之理,理雖散在萬事,而 實不外乎一人之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閒,未免以啟 學者心理為二之弊,此後世所以有專求本心,遂遺 物理之患也。士貴乎有天下國家之志,有天下國 家之志,夫然後能有天下國家之憂。而其視非義也, 雖一介若將浼焉。其視民之飢寒愁苦,與其厄於貪 殘猛悍,汲汲焉救之也,如赤子之在膏火而同室在 虎狼之口,其身之毀譽禍福,又奚暇乎計也?此之謂 天下第一流人品,《孟子》所謂無待文王而興者也。果 何為其然也?蓋宇宙一氣也,天地萬物一體也,身家 國天下一物也,心也者,天聰明也。譬諸日月,皜皜乎 無不照臨也。泰山不能虧日月之光,而藐茲軀殼能 限吾天聰明也乎?是故仰焉而星辰,俯而草木,皆氣 也,皆道也,即皆我也,況於人乎?是心也,自堯舜謂之 道,心謂之中;自孔子謂之仁,謂之至善。戒慎恐懼,則 所以擇乎此,固執乎此耳。上揆之唐虞三代聖君賢 相,下觀之魯、鄒、濂、洛諸大儒,其所以揖讓,所以放伐, 所以相授受,其誰非斯義也乎?人之心體一也,指 名曰善,可也;曰至善無惡,亦可也;曰無善無惡,亦可 也;曰善、曰「至善」,人皆信而無疑矣,又為無善無惡之 說者,何也?至善之體,惡固非其所有,善亦不得而有 也。至善之體,虛靈也,猶目之明,耳之聰也。虛靈之體 不可先有乎善,猶明之不可先有乎色,聰之不可先 有乎聲也。目無一色,故能盡萬物之色,耳無一聲故 能盡萬物之聲,心無一善,故能盡萬物之善。今之論 至善者,乃索之事事物物之中,先求其所謂定理者, 以為應事宰物之則,是虛靈之內先有乎善也。虛靈 之內先有乎善,是耳未聽而先有乎聲,目未視而先 有乎色也。塞其聰明之用而窒其虛靈之體,非至善 之謂矣。今人乍見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惻隱,是謂善 矣。然未見孺子之前,先加講求之功,預有此善以為 之則耶?抑虛靈之中,偶因感以觸發其機,自不容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