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7 (1700-1725).djvu/69

此页尚未校对

空同子。」子省穡,坐其場,麥將颺,候風焉。田老曰:「風之 來視雲,雲之方無風也。」已而四方雲風來,子詰之,田 老曰:「風即來,無定方,斯謂斷續之風也。」不信,令颺焉, 麥果四落。子曰:「嗟!斯可以觀心也。夫風無不入者也, 雲猶格之,況心乎?況心乎。」

《冥影契》:「性者心之本體,心者性之妙用。識則心之能 事也。猶之燈焉。性其火也,心其光焰也,識其燭照也。 歟百體皆心也,癢痾疾痛,觸處相關,然則又有肉質 如蓮苞,位於方寸者何?」曰:「火無實體,必附於木。性亦 無實體,故附於蓮苞。蓮苞者,譬燈草也,故燈草亦謂 之燈心也。」

止是一心。自吾肝膽百骸、宮室服御,以至於天地萬 物,皆此心也。舍此而求心,是見鬼也。若人識得心,大 地無寸土。

西原約言:「人之生也,惟此心為屬己,自餘皆外物也。 舍此而求其餘,難以言智矣。古人之所以學者,明此 心、養此心而已。及其至也,可以希聖而希天。以此見 學問之道是極大事。不學則不知此理,喪其本心,雖 王公之貴,晉楚之富,抑末矣。」

《丹鉛總錄》:「心如死灰」,寂滅也;心如宿火,寂感也。 雞鳴偶記:「風光月霽」,是吾心太虛真境。「鳥語花陰」,是 吾心無盡生意。

無事時常照管此心,兢兢然若有事。有事時卻放下 此心,坦坦然若無事。

《讀書筆記》:「君子之治心也,猶權之稱物也,過則損之, 不及則充之,斯平矣。然權之取平以人,而心取平即 以心耳。不外之重,不內之輕,斯吾心之權乎!」

「彩色所以養目,亦所以病目;聲音所以養耳」,亦所以 病耳;耳目之視聽所以養心,亦所以病心。「《中則養》,過 則病。」

心者,體之君也,得喪安危之主也。聞「以一人治四海, 未聞以四體而役一心也。」人之以四體而役一心,蓋 惑於大小繁寡之形耳。然不惑於軍民之大小繁寡, 而獨惑於心體,則習之罪也。

「高不虛也,卑不污也,明而無耀也,闇而無昧也,張乎 其博而非空也,斂乎其約而非隘也,不偏焉,不倚焉 其中也而莫過不及也。」心之本體蓋如此。

《汲古叢語》:處方寸於中身者謂之心,而不知潛天地 備萬物者皆心也,是天地萬物者,此心之現量也。大 其心則宇宙在吾度內,故曰:「身在心中,如木一漚。」身 者,心所現量之一物也。

病榻寤言:「心者,虛靈之府,神明之舍。心定則神凝,心 虛則神守。《玉皇心印經解》云:『皆在心內運黃庭,晝夜 存之得長生』。」黃言中,庭言虛,故養生家有曰:「心死則 神活」,曰心死者,則虛之謂也。

《正學編》:「人心會天地之虛者也。是故天以虛而成運, 地以虛而成質,人以虛而成生。天非虛則其運滯,地 非虛則其質廢,人非虛則其生蹶。故辰極者,天之虛 也;江河淵洞之竅,地之虛也。人心,人之虛也。」

「無時而或息」者,天地之化也;「無一時而不感」者,人心 之機也。夫「貫動靜妙寂感」者,人心也。動靜相循,寂感 相生,變易而不居,周流而不滯,非人心之神,其孰能 與於此。

心有蔽焉,不可撤也;心有向焉,不可豁也。撤而豁之, 其在於學乎。

《筆疇》:「人之精神心術與天地相為流通。三代之時天 地位萬物育者,人心與天心同也。夫知者何也?理而 已。人各循其理而不苟則心自正。心既正則家正,家 既正則國正,國正則天下正矣。天下正則天地正,天 地正則萬物正。合天下於大順。攝萬心為一心。四靈 於是乎至矣。」

心者,一身之主宰,萬事之本根。人之所以為人,以心 為之主也。世之人往往以有身之故,口之耽於味,目 之炫於色,鼻之蔽於臭,耳之淫於聲者眾矣。殊不知 命有貴賤,分有高下,敝敝焉求之不得,而反隕其身 也。《記》曰:「心以體全,亦以體傷。」此之謂與!

《清暑筆談》:「暑中常默坐,澄心閉目作水觀。久之,覺肌 髮灑灑,几格閒似有爽氣。須臾觸事,前境頓失。故知 一切境,惟心造真不妄語。」

明鏡止水,喻心體也。然常明常照,常應常止,依體有 用,用不乖體。故曰「體智寂寂,照用如如。」若曰觸事生 心,依無息念,則是隨塵動靜,非具足體。

《遺喧入靜》者,以瓢因風動,棄瓢以絕聽。不知耳塵雖 淨,心塵未盡。蓋六用為塵。若從耳根返源,則何所往 而非靜。故曰「風幡非動。由心動故。」

《古穰雜錄》:「每見青天白日,便看吾心光明何如;雲影 蔽日,便看吾心昏蔽何如;草木生意,便看吾心生意 何如;禽獸自適,便看吾心自適何如。」

《歸有園麈》談心源未徹。縱博綜群籍,徒號書廚。根氣 不清。雖誦說三乘,只如木偶。

《娑羅館清》言:「修淨土者,自淨其心,方寸居然蓮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