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7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情塵既盡,心鏡遂明。外影何如內照?」

《續娑羅館清言》「至人除心不除境,境在而心常寂然。 凡人除境不除心,境去而心猶牽絆。」

《鴻苞》弢光氏,舟行清溪,見溪流澄朗,上鏡毛髮,下數 游鱗,一苔一石,纖悉莫遁。歎曰:「人心如溪流澄澈明 朗,無邪穢,無隱伏,人人見之,豈非至人之心乎?溪流 有穢,溪流不能為之隱;人心即不能無少穢,而明白 洞達,不為匿藏,亦何異溪流,亦何害其為至人之心 哉?」一人忽進曰:「某言入於耳,即出於口,有如含穢,不 吐不已。此亦豈非同於至人之心乎?」曰:「此淺也,非澈 也。汝口無藏語,安知心無匿情。至人表裡洞然,至或 妙理難言,或機事宜密,即不洩亦不害為澄朗也。 凡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除境。身屏塊獨,而識 馳喧囂,形閟一室,而心役萬慮,即深山市廛爾。此中 虛空澒洞,不著一物,則雖萬境在目。總」之「泡影空花, 風雨晦冥,雷電交作,揚沙走石,六合如騖,霎焉雲收 電止,太空虛朗自若,一物不礙人心」,誠如太空,何事 不可為,何境不可涉哉?

心不可有物,有物則牽,牽則為翳。人耽博奕,則所見 無非博奕;好淫巧器玩,則所見無非淫巧。器玩者,結 想千里遠不可致之物。或有恍惚而至前者,思所見 邪色狐魅,因而乘之。呂蒙好《易》,夢寐囈語,見伏羲周 孔。此雖正念,猶屬顛倒。澄心定慮,一念不起,一物不 著,湛然觀空,虛室生白,靜中久之,當有光景,猶不可 「認著」,著之即墮邪道。

人心,惟無一物者乃能應萬物,無一事者乃能理萬 事。今夫目,其光能遍大地山河,而其中不容泥沙金 屑,故能無者能有,能空者能實,能寂者能感,能靜者 能動。目著纖塵,則只咫不辨無物,而後能照物也。 《釋氏》云:「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又曰:「不思善,不思惡。」何 也?眾善奉行,諸惡莫作,修其行也。不思善,不思惡,去 其心也。有其行,積功德也;無其心,絕攀緣也。心如虛 空,豈容有一物障礙?風雷雲霧雖往來於虛空,而虛 空無恙,以不著故。諸惡眾善雖往來於心靈,而心靈 無恙,亦以不著故。不思善而行善,不著於善也。不思 惡而戒惡,不著於惡也。不思善惡,則無善可行,無惡 可戒也。一思善惡,則惡固吾累,善亦吾障也。

修真之士,所作靜功,檢點覺照,運用抽添,皆本於心 神,乃云不得有心,何也?蓋人二六時中,馳逐塵緣,千 思萬慮,謂之識神,此乃是生死輪迴種子,將此思慮 識神為聖功作用,認賊為子,何由得見本來?祇益迷 倒而已。所以須掃空萬念,大定大忘,妄識既遣,真心 乃凝,然後以此箇真心,輕移默舉,漸合至真。故曰:「無 心,心裡施功。」又曰:「心入虛無行火候。」

「上士修心,中士修行,下士修名。」修名者行未必善;修 行者心未必純。身有善行,不如心無惡念。

「學道者,凡庸之人,不難於灰心,而難於絕慾;英傑之 人,不難於絕慾,而難於灰心。子房散千金,募壯士,椎 秦皇,博浪沙中,從漢高於龍爭虎鬥之場,鴻門一謝, 意氣千古。忽而回頭,謝人閒事,卻萬戶封,飄然追赤 松而去圖南,有志經營天下,一見藝祖,知天命有屬, 遂寂寞枯槁於華山。」此二公者,其氣何盛,其心何易 灰也?此其所以為大英雄,終以了道者,與一衲道人, 芥視萬物,身外蕭然。乃每在蒲團,感慨世事,雄心忽 起,按抑不住,愧古人多矣。學道先於降心,旨哉! 六祖云:「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心迷妄緣,則心不 能超於萬物之上,而萬物得以役吾之心,是萬物轉 也。心悟真性,則萬物不得以障吾心,而吾心常超乎 萬物。是轉萬物也。趙州和尚云。「諸人被十二時使。老 僧使得十二時。」即此意也。

「人生一喜心則神散,生一怒心則氣昏,是皆損其性 靈。」人以大地山河之故而橫生喜怒,吾猶以為失輕 重。何者?性靈至大,大地山河至小也,何況因一針一 草而動心者乎?人於喜怒之後,徐而思之,某不足喜, 某不足怒,了然明矣。當其喜怒卒臨,曾不能察,過而 悔之,不亦晚乎?是故覺照之功貴早。

《廣桑子》曰:「調心有三難:去熟難,治細難,除根難。」何謂 「去熟難?廣桑子少好友,念至即友;少好詩若文,念至 即詩若文。從少故熟,熟故難去也。故學道者,熟處令 生,生處令熟。以此哉!何謂治細難?」廣桑子治嗔三年, 其先治嗔,嗔過而後覺,覺而悔之,悔之復嗔也。其後 嗔半而覺,覺未已;其後甫動輒覺,覺輒殺焉,而其後 乃漸輕。即有大可嗔者,不復動念,然或遭細微之事, 忽動於聲色。夫有怨親,以平等之法付之;有大利害, 以天命付之;有大戮辱,以忍付之。故可不動。細微之 事,何反動為?雖倏過不留,亦云動矣。豈非以愈細者 愈難治哉。何謂除根難以石壓,草去石復生,根在故 也。廣桑子初學道於曇師,驟而勇猛,「慾念不起者逾 年,遂自謂離慾矣。偶見一姣童而心悅之,然後乃覺 此根尚在,向之不生,石壓之也。根苟在焉,即終身不 見,終身不動,猶為頑空,猶屬斷見,難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