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7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以情好此德」 ,情之所發。好善如此,則性之本善可知矣。

淮南子

《說山訓》

君子之於善也,「猶采薪者見一芥掇之,見青蔥則拔 之。」

白虎通

《三綱六紀》

一、「人有善其心好之」

徐幹中論

《修本》

《我之有善》,懼人之未吾好也;見人之善,懼我之不能 修也。

王通中說

《周公篇》

子謂賈瓊、王孝逸、凌敬曰:「諸生何樂?」凌敬曰:「樂逢善 人。」子曰:「多賢,不亦樂乎?」

周子通書

《愛敬》

有善不及,

人或有善,而我不能及,則如之何?

曰:「不及則學焉。」

言當學其善而已

問曰:「有不善。」

問:「人有不善,則何以處之?」

曰:不善,則告之;不善且勸。曰:「庶幾其改乎。」斯為君子。

《告之》者,恐其不知此事之為不善也。《勸之》者,恐其不知不善之可改而為善也。

有善一,不善二,則學其一而勸其二。《有語》曰:「斯人有 是之不善,非大惡也。」則曰:「孰無過焉?」知其不能改,改 則為君子矣。不改為惡,惡者天惡之,彼豈無畏耶?烏 知其不能改?故君子悉有眾善,無弗愛且敬焉。

「善無不學」 ,故「悉有眾善;惡無不勸」 ,故不棄一人於惡。不棄一人於惡,則無所不用其愛敬矣。

胡居仁居業錄

《語錄》

顏子最好處,是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勿失;孟子最 好處,是善端之發,便能擴充以至其極。今人見好事 不肯做,故不濟事。若因善端之發,不肯放過,直做到 底,真箇難及,便是顏孟復生。

好善部藝文

《為善最樂文》
明·王守仁

「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然小人之得其欲也, 吾亦但見其苦而已耳。五色令人目盲,五聲令人耳 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營營戚戚, 憂患終身,心勞而日拙,欲縱惡積,以亡其生,烏在其 為樂也乎?若夫君子之為善,則仰不愧,俯不怍,明無 人非,幽無鬼責,優優蕩蕩,心逸日休,宗族稱其孝,鄉 黨稱其弟,言而人莫不信,行而人莫不悅,所謂無入 而不自得也,亦何樂如之?妻弟諸用明,積德勵善,有 可用之才,而不求仕。人曰:「子獨不樂仕乎?」用明曰:「為 善最樂也。」因以四字扁其退居之軒,率二子階陽,日 與鄉之俊彥讀書講學於其中。已而二子學日有成, 登賢薦秀,鄉人嘖嘖,皆曰:「此亦為善最樂之效矣。」用 明笑曰:「為善之樂,大行不加,窮居不損,豈顧於得失 榮辱之閒而論之。」聞者心服。僕夫治圃,得一鏡,以獻 於用明,刮土而視之,背亦適有「為善最樂」四字。坐客 嘆異,皆曰:「此用明為善之符,誠若亦不偶然者也。」相 與詠其事而來請於予以書之,用以訓其子孫,遂以 勗夫鄉之後進。

好善部紀事

《漢書鄭當時傳》:「當時推轂士及官屬丞史,常引以為 賢於己,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聞人之善言, 進之上,唯恐後。」山東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

《何武傳》:「武為人仁厚,好進士,獎稱人之善。為楚內史, 厚兩龔。」龔勝龔舍在沛郡《厚兩唐》。唐林唐遵及為公卿,薦之朝 廷。此人顯於世者,何侯力也。

《後漢書卓茂傳》:「茂以儒術舉為侍郎,給事黃門,遷密 令。勞心諄諄,視人如子,舉善而教,口無惡言,吏人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