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8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陳注「毋苟得見利思義」也。

長者賜少者,賤者不敢辭。

陳注辭而後受,賓主平交之禮,非少賤事尊貴之道。大全長樂陳氏曰:「上之賜也以恩,下之受也以義。義之所可,雖長者之賜不敢辭;義之所不可,雖君之賜有所不受。」

「弔喪弗能賻,不問其所費。問疾弗能遺,不問其所欲。」 「見人弗能館,不問其所舍。」

陳注「以貨財助喪事」曰「賻。」此三事不能則皆不問者,以徒問為可愧也。大全臨川吳氏曰:「不問其所費,不問其所欲,不問其所舍,口惠而實不至。」

賜人者,不曰「來取」;與人者,不問其所欲。

陳注賜者君子,與者小人 朱氏曰:「君子有守,必將之以禮,故不曰來取。小人無厭,必節之以禮,故不問其所欲。」

子華子

《神氣》

宋有澄子者,亡其緇衣,順塗以求之。見婦人衣緇衣 焉,援之而弗舍,曰:「而以是償我矣。」婦人曰:「公雖亡緇 衣,然此吾所自為者也。」澄子曰:「而弗如速以償我矣。 我昔所亡者紡緇,今子之所衣者,襌緇也。以襌緇而 當我之紡緇也,而豈有所不得哉?」子華子曰:「夫利之 惛心也,幸於得而已矣,忘其所以為質者矣。幸於得」 而忘其所以為質,夫何所憚而不為之哉?今世之人, 求其不為《澄子》者或寡矣。

淮南子

《人閒訓》

事或奪之而反與之,或與之而反取之。智伯求地於 魏宣子,宣子弗欲與之。任登曰:「智伯之強,威行天下, 求地而弗與,是為諸侯先受禍也,不若與之。」宣子曰: 「求地不已,為之奈何?」任登曰:「與之使喜,必將復求地 於諸侯,諸侯必植耳。」竦耳而聽也「與天下同心而圖之,一 心所得者,非直吾所亡也。」魏宣子裂地而授之。又求 地於韓康子,韓康子不敢不予,諸侯皆恐。又求地於 趙襄子,襄子弗與。於是智伯乃從韓魏,圍襄子於晉 陽。三國通謀,擒智伯而三分其國,此所謂奪人而反 為人所奪也。何謂與之而反取之?晉獻公欲假道於 虞以伐虢,遺虞垂棘之璧與屈產之乘。虞公惑於璧 與馬,而欲與之道。宮之奇諫曰:「不可。夫虞之與虢,若 車之有輪,輪依乎車,車亦依輪。虞之與虢,相恃為勢 也。若假之道,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虞公弗聽,遂假 之道。荀息伐虢,遂克之。還反伐虞,又拔之。此謂與之 而反取者也。

黃憲外史

《辭受》

徵君去韓魯聘,先諸侯而至,乃不入魏而之魯,宿於 濟陰。有盜者竊其笈,從者曰:「子窮矣。」徵君曰:「是何足 以窮我哉?夫君子達於內而窮於外,樂於心而困於 跡,此負道者之為也。如是甫焉往而不窮,故游諸侯 而不得志,是吾窮也。」頃有韓使至,餽百金以為贐,徵 君不受。從者曰:「若子其矯者也。子欲以忠信為笈,仁 義為贐,則弟子之從子也,安能食子之忠信,飲子之 仁義,而免其飢餓耶?吾聞君子出而不行其素,則寄 口於諸侯,以為資身之策。故仲尼有絕糧之窮,孟子 有受贐之義。窮則執,餽則受,禮也。子奚狷介而自困 其身乎?智者不為也。」徵君曰:「噫!是何言之陋也!汝不 能食甫以忠信,飲甫以仁義,而欲寄口於諸侯,以免 死於道,是從游者皆乞人之徒也。乞人一日不得食, 則餓死溝壑,是欲寄口而不可得也。汝必為乞人之 計,則簞食豆羹,殆有甚於乞者,汝亦畏死而取之耶?」 充以乞人之心,則盜跖之貪為是,而伯夷之廉為非 是盜跖何智,而伯夷何愚也?今有伯夷為師,而盜跖 為弟子,可乎?汝以仲尼之絕糧為窮,孟軻之受贐為 義,而病甫也不知仲尼獲麟,出涕曰:「吾道窮矣。」又曰: 「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孟軻曰:「萬鍾於我何加焉?」由是 觀之,仲尼亦未嘗以絕糧為窮,而孟軻未嘗以受贐 為義也。且孟軻之受贐於宋,蓋有故矣。當是時,宋之 君於孟軻未疏也,在國無嬖人之讒,去國非簡賢之 故,是以受宋之贐而不辭也。不然,何卻齊之兼金,辭 齊之萬鍾,而綽綽乎有餘裕哉?今韓之遇甫也,以好 色之心,好士而無悃誠,內蔽於讒,外障於佞,若之何 就之?甫是以去韓而賓魯。不幸遇盜,日中無餐,僕有 饑色,車不接群,空笈而往。韓王適餽甫以金,此稱義 之福塗也。甫之不受,又何疑焉?夫失志於韓,而受其 餽,是猶魚之失水於淵,而又吞其餌也。受餽者傷於 義,吞餌者傷於舌,其貪均也。汝欲甫受韓王之餽,而 自同於吞餌之魚,死則免矣,其如義何?韓使為之於 邑,乃棄馬而還。魯人聞而餽粟,徵君受之,曰:「義也。」

何垣西疇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