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8 (1700-1725).djvu/78

此页尚未校对

年七十,常恐行節之虧回,是以恭敬待大命。」子路稽 首曰:「君子哉!」

劉勰新論

《和性》

夫歐冶鑄劍,太剛則折,太柔則卷。欲劍無折,必加其 錫;欲劍無卷,必加其金。何者?金性剛而錫質柔,剛柔 均平,則為善矣。良工塗漆,緩則難晞,急則弗牢,均其 緩急,使之調和,則為美也。人之含性,有似于茲。剛者 傷于嚴猛,柔者失于軟懦,緩者悔于後機,急者敗于 懁促。故鑄劍者使金不至折,錫不及卷;製器者使緩 而能晞,急而能牢;理性者使剛而不猛,柔而不懦,緩 而不後機,急而不懁促,故能劍器兼善,而性氣淳和 也。昔徐偃王軟而國滅,齊簡公懦而身亡,此性太柔 之失也。晉陽處父以純剛取害,鄭子陽以嚴猛致斃, 此性太剛之過也。楚子西寬而招敗,邾莊公懁而自 禍,此性褊急之災也。西門豹性急,佩韋皮以自緩;董 安于性緩,帶絲絃而自急。彼各能以一物所長,攻其 所短。故陰陽調,天地和,剛柔均,人事和也。陰陽不和 則水旱失節,剛柔不均則強弱乖政,水旱失節則歲 敗,強弱乖政則身亡。是以智者寬而慄,嚴而溫,柔而 毅,猛而仁,剛而濟其柔,柔抑其強,強弱相參,緩急相 弼。以斯善性,未聞忤物而有悔吝者也。

王通中說

《禮樂篇》

賈瓊問群居之道。子曰:「同不害正,異不傷物。」曰:「可終 身而行乎?」子曰:「烏乎,而不可也!古之有道者,內不失 真而外不殊俗。夫如此,故全也。」

《述史篇》

賈瓊請絕人事,子曰:「不可。」請接人事,子曰:「不可。」瓊曰: 「然則奚若?」子曰:「莊以待之,信以從之,去者不追,來者 不拒,泛如也,斯可矣。」

林逋省心錄

《論處世二則》

涉世應物,有以橫逆加我者,譬猶行草莽中,荊棘之 在衣,徐行緩解而已。所謂「荊棘」者,亦何心哉?如是則 方寸不勞而怨可釋。

「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欲常勝者不爭,欲常 樂者自足。有限之器投之盈滿則溢,太虛之室,物物 自容,靜躁寬猛,視量之如何耳。

周子通書

《愛敬》

有善不及,

設問:「人或有善,而我不及,則如之何?」

曰:「不及則學焉。」

答言:「當學其善而已。」

問曰:「有不善。」

問:「人有不善,則何以處之?」

曰:「不善」,則告之;不善,且勸曰:「庶幾有改乎。斯為君子。」

答:「言人有不善。則告之以不善而勸其改。告之者。恐其不知此事之為不善也。勸之者。恐其不知不善之可改而為善也。」

有善一,不善二,則學其一而勸其二。

言人有善惡之雜,則學其善而勸其惡。

《有語》曰:「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惡也。」則曰孰無過焉? 知其不能改,改則為君子矣。不改為惡,惡者天惡之, 彼豈無畏耶?烏知其不能改?

聞人有過,雖不得見而告勸之,亦當答之以此,冀其或聞而自改也。「有心悖理」 謂之「惡」 ,無心失理謂之「過。」

「故君子悉有眾善,無弗愛且敬」焉。

「善無不學」 ,故「悉有眾善;惡無不勸」 ,故不棄一人於惡。不棄一人於惡,則無所不用其愛敬矣。

何垣西疇常言

《應世》

凡居人上,有勢分之臨,惟以恕存心,乃可以容下。故 行動必先謦欬,步遠則有前導,燕坐則毋簾窺壁聽。 是故君子不發人陰私,不掩人之所不及也。 富貴 利達,是人之所欲也。然而出處去就之異趣,君子小 人之攸分。蓋君子必審夫理之是非,而小人惟計乎 事之利害。審是非則虞人雖賤,非招不往;計利害則 苟可獲禽,雖詭遇為之, 人事盡而聽天理,猶耕墾 有常勤,豐歉所不可必也。不先盡人事者,是舍其田 而弗芸也。不安於靜聽者,是揠苗而助之長也。孔子 進以禮,退以義,非盡人事與?得之不得曰「有命」,非聽 天理與? 齊人競與?右師言,媚其權也,為其能富貴 己也。孟子獨不與之言,知良貴在我也,不甘為小人 屈也。去就有義,窮達有命,富貴在我,豈權倖所能擅 哉? 在仕者,事上官如嚴師,待同僚如畏友,視吏胥 如僕隸,撫良民如子弟,則無往而非學矣。居家者,事 親如君,敬尊屬如上官,待兄弟親賓如同僚,慈幼少, 恤耕役者如百姓,御奔走使令者如吏卒,而少加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