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8 (1700-1725).djvu/8

此页尚未校对

漢晉以來,有恕己「恕人」之說,而恕之弊遂為姑息。至 先儒以恕為如心,而學者始明恕。聖人浸遠,道學無 傳,於是漢人之《中庸》,唐人之模棱,皆足以自附於此 一字之義。天下之不見聖久矣,尚賴伊洛諸君子出 而抉聖經千載之祕,而後之學者,遂得襲其遺餘以 求進於道。番易徐君應明,有志於學,特以恕為入門, 則其幸生於道學之世,而不至涵忍混貸,以淪於漢、 唐之陋也,審矣。雖然,如心之事,亦有所用力焉。按:《傳》 專言恕者,其事有二: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學》 言「上下、前後左右有絜矩之道」,此言如愛己之心而 愛人者也。《大學》言「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 非諸人」,此言如治己之心而治人者也。然而如愛己 之心而愛人,則先儒必歸之「窮理正心」;如治己之心 而治人,則先儒必以強於自治為本。蓋未能窮理正 心,則吾之愛惡取舍未必得正,而推己及物亦必不 得其當。然未能強於自治,則是以不正之身為標的。 將使天下之人皆如吾之不正而淪胥以陷,則吾之 為恕者豈不相遠?而吾夫子所謂「終身可行」者,豈若 是哉!故夫《論語》「一貫」之「恕」,《中庸》「違道不遠」之恕,又必 以忠並言。蓋惟忠,而後所如之心無往非正,而凡窮 理正心,強於自治,皆求以不悖乎忠而已也。抑予聞 之,《論語》之忠恕,至誠無息,而萬物之各得其所也,聖 人之事也;《中庸》之忠恕,盡己之心而推以及人也,學 者之事也。吾儕小人,由前之所以用力者求之,以進 於《中庸》之忠恕,則聖人之忠恕,豈曰己之菲薄,而無 足以進諸曾子之唯哉!願與徐君講之。

《行恕銘》
明·林廷玉

《仁》為道遠,造匪一蹴。恕以求之,是曰「良術。」正己責人, 推心度物。一公自持,靡徇利欲。形骸爾殊,分願咸足。 惟日強焉,功用浸熟。萬物一體,優優聖域。

忠恕部紀事

《晉書王裒傳》:「裒常以為人之所行,期於當歸善道,何 必以所能而責人之所不能。」

《周書裴果傳》:「太祖以劉志為幕府司錄。世宗雅愛儒 學,特欽重之,事無大小,咸委於志。志忠恕謹慎,甚得 匡贊之體。」

《蘇綽傳》:「綽弟椿,大統十六年,征隨郡軍還,除武功郡 守。既為本邑,以清儉自居,小大之政,必盡忠恕。」 《楊纂傳》:「纂不識文字,前後莅職,但推誠信而已。吏以 其忠恕,頗亦懷之。」

《王傑傳》:「傑少從軍旅,雖不習吏事,所歷州府。咸以忠 恕為心,以是頗為百姓所慕。」

《大唐新語》:劉童為御史,東都留臺時,藺謨為留守,輒 役數百人修宮內。劉童謂盛夏不宜擅役工力。謨拒 之曰:「別奉旨。」童奏之。詔決謨二十下,謪嶺南。童後有 他事,左授臨胊令。時有敕,令上佐縣令送租,謨已為 司農卿,知出納。謨雅知童清介,不以曩事嫌惡,乃召 倉吏謂之曰:「劉侍御頃在憲司,革非懲違,今親自送 租,固無瑕玷。數州行納,與劉侍御同行,亦必無欠折。 一切令受納,更無所問。」時人賞謨忠恕。

盧承慶為吏部尚書,總章初校《內外官考》,有一官督 運,遭風失米。承慶為之考曰:「監運損糧,考中下。」其人 容止自若,無一言而退。承慶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 所及,考中中。」既無喜容,亦無愧詞。又改曰:「寵辱不驚, 考中上。」眾推承慶之弘恕。

皇甫文備與徐有功同案制獄,誣有功黨逆人,奏成 其罪。後文備為人所告,有功訊之在寬。或謂有功曰: 「彼曩將陷公於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有功曰:「爾所 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安得以私害公乎?」

《遼史蕭韓家奴傳》:韓家奴家有一牛,不任驅策。其奴 得善價鬻之,韓家奴曰:「利己誤人,非吾所欲。」乃歸直 取牛。

《名臣言行錄》:王旦在中書,寇準在密院,中書偶倒用 了印,寇公須勾吏人行遣。他日樞院亦倒用了印,中 書吏人呈覆,亦欲行遣。旦問吏人:「汝等且道密院當 初行遣倒用印者,是否?」曰:「不是。」旦曰:「既是不是,不可 學他不是。」

《宋史范純仁傳》:純仁性夷易寬簡,不以聲色加人,誼 之所在,則挺然不少屈。自為布衣至宰相,廉儉如一, 所得奉賜,皆以廣義。莊前後任子,恩多先疏族。沒之 日,幼子五孫猶未官。嘗曰:「吾平生所學,得之『忠恕』二 字。一生用不盡。」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親睦宗族, 未嘗須臾離此也。每戒子弟曰:「人雖至愚,責人則明; 雖有聰明,恕己則昏。苟能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 心恕人,不患不至聖賢地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