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9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勃然有佳氣,如聞足音。拾級而視之,三老丈也。其一 人襟懷灑落,如光風霽月;其一人有風月情懷,江湖 性氣;其一人有淳古君子之風。三人同行,謹迎揖,延 之上座,乃再拜下風,進侍於前,請其姓字與其所居 止。一曰:「吾稟太極之真,二五之精而生,位太極而君 天下。今老矣,無所成,退居浯溪拙翁者也。」一曰:「吾借 太極之面,假太極之形,先天而生太初氏,吾母皇極 君,吾兄欲名之而無名,閒居西洛無名公者也。」一曰: 「天地之帥吾其性,天地之塞吾其體;乾吾父,坤吾母, 吾其子焉。藐然中處,寓居西土,誠明中子者也。」余聞 而疑之:神耶?人耶?出此言耶?且喜且懼,且驚且怖,乃 上手而言曰:「因也庸俗鄙陋,後學晚生,未嘗接搢紳 先生之談論,睹大人君子之儀形。庭無人跡,門無車 聲,窮窗屏息,終日冥冥者,蓋有年矣。吾三先生之言, 如是高大,何不遊乎神明之域,與天為友,與造物為 徒,胡為乎來哉?」無名公曰:「子向者招我以《太虛》之歌, 引我以《滄浪》之詞,吾不子拒,今予赴之,子何忘之?毋 乃昧乎天理,蔽於欲耶?」誠明中子曰:「子吾同胞之弟, 吾不忍子英才而墮於不肖之地,吾欲子育而成之, 子何棄我而忘之耶?」拙翁先生沈默不言,久之,乃曰: 「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小子疑吾言乎?」吾應之曰:「聖 可希乎?」曰:「可有要乎?」曰:「有。請聞焉。」曰:「一為要。」「一者何?」 曰:「無欲。」「孰無欲?」曰:「天下之人皆可無欲,然則天下之 人皆可為聖人。」曰:「然。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而不可 解矣。」先生曰:「子坐,吾與爾言。子其聞之,天地之閒,理 一而已。爰具厥中,散為萬事,終焉而合,復為一理。天 地,人也;人,天地也;聖賢,我也;我,聖賢也。人之所鍾,乃 全而通;物之所得,乃偏而塞。偏而塞者,固不可移;全 而通者,苟能通之,何所不至矣。聖希乎天,至則天不 至則大聖。賢希乎聖,過則天不至則大賢。士希乎賢, 過則聖至,則賢不至則猶不失乎令名。此聖之所以 為聖,賢之所以為賢也。子受天地之中,稟健順五常 之氣。子之性,聖之質,子之學,聖之功。子猶聖也,聖猶 子也。子其自攻,而反以我為迂。子迂乎?先生迂乎?苟 子修而靜之,勉而安,踐其形,盡其性,由思入睿,自明 而誠。子希聖乎,聖希子乎?子其自棄,而反以我為欺。 子欺先生乎,先生欺子乎?」予於是叩首而謝曰:「因也 昧道懵學,倥侗顓蒙,坐井觀天,戴盆仰日,捫舌之罪, 豈敢避之?然而辱令教命,剔開茅塞,洞見天君,因雖 不敏,鑽仰之勞,豈敢負先生之知乎?」無名公誠明中 子,拊吾背曰:「吾子勉之,他日聞天地閒有一清才者, 必子也夫。」余辭而不敢當。三先生不久留,余亦驚悟, 醒然視之,不見其處。

《聖人與天地合其德論》
明·李國𣚴

論曰:「天下無遞轉而下之法象,有仰參而上之神理。 惟聖人之心不自用,常與天地通,於是天地之德不 自閟,還為聖人合。何也?天地一心也,聖人一人也。人 同得天地之心,則亦同是聖人之人,獨此靈靈炯炯 一脈,際天蟠地而無所夭閼。眾人以離跂之心,搰其 最初之心,內且營之,外且鞬之,積臆而翳生焉,積闇 而光揜焉。天地日以其精牖人而人不受,人亦以其 識乘天地而天地不受。遂使穹然隤然者,若距我以 形;窈窈冥冥者,若閉我以精。」人與天地隔而愈岐,觭 而更遠,天地之德自合,而人自分矣。不知人之分,天 地生之也。氣之與理,真之與精,何嘗弢祕而令人不 可控揣?聖人亦即其無容弢祕者,妙以合之,而方寸 宛然,具造化焉。故曰:「聖人與天地合其德也。」夫天地, 陰陽剛柔耳,彼二曜之丸轉四序之轂運,萬冶稟形, 萬竅肖聲,以為足以盡天地之德乎?未也。陽之不能 為陰,剛之不能為柔也,人所知也。而陽之未始不能 陰,剛之未始不能柔也,非人所知也。獨其絪縕磅礡 之始,藏墋黷坱圠之原,有陰陽不得,無以攝其氣;剛 柔不得,無以鑄其形而理陰陽;調剛柔者不得,無以 神其變化,是則所謂德也。聖人者,靈心之徹映,可以 無所不參解;大力之仔肩,可以無所不斡運;而圓神 之通浹,可以無所不周折而中理。嘗試言之,何思何 慮,返於元同;不識不知,順乎帝則,太極一圈也。闢而 動直,「侔於重元;翕而靜專,滲於黃壚。兩儀具體也,舒 慘斟其衡而物無私;寒暑發藏調於度而物無偏晦 明六子嬗化也,優而游之,俾其自求,順而宜之,俾其 自得」,悠久之無疆,元命之不已也。至若雲蒸雨濯,宇 下昭蘇,聖人之澤,孰非天地之仁?藏疾包荒,萬流并 與,聖人之度,孰非天地之大?雷動風肅,庶品鼓盪。聖 人之權,孰非天地之斷?是不特與天地參,直與天地 合;不特與天地並其功,直與天地合其德。其合也,摹 倣之所不能到,而神印於秒忽之閒;附離所不能襲, 而締結於形埒之外。聖人同此德,曾何分於天地?聖 人即天地,又烏睹其合天地也?聖人也,一而已矣。《子 思》不云乎:「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夫流不如川,則沃衍 之脈嗇;化不敦原,則停泓之源薄。天地之心時露於 眾人,第不能濬之如川,敦之使厚耳。苟認取而充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