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9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九十乃為天子師」,則遇文王也。「管夷吾束縛自檻車 以為仲父」,則遇齊桓公也。百里奚自賣五羊之皮,為 秦伯牧牛,舉為大夫,則遇秦繆公也。虞丘於天下以 為令尹,讓於孫叔敖,則遇楚莊王也。伍子胥前功多, 後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闔閭,後遇夫差也。夫驥 罷鹽車,此非無形容也,莫知之也。使驥不得伯樂,安 得千里之足?造父亦無千里之手矣。夫《蘭》「生於茂 林之中,深山之閒,人莫見之,故不芬。」夫學者,非為通 也,為窮而不憂,困而志不衰,先知禍福之始,而心無 惑焉。故聖人隱居深念,獨聞獨見。夫舜亦賢聖矣,南 面而治天下,惟其遇堯也。使舜居桀紂之世,能自免 於刑戮之中,則為善矣,亦何位之有?桀殺關龍逢,紂 殺王子比干,當此之時,豈關龍逢無知而王子比干 不慧乎哉?此皆不遇時也。故君子務學修身端行而 須其時者也。子無惑焉。《詩》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 按《說苑》,子路為蒲令,備水災,與民春修溝瀆,為人煩 苦,故予人一簞食一壺漿。孔子聞之,使子貢止之。子 路忿然不悅,往見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將至,恐有水 災,故與人修溝瀆以備之,而」民多匱於食,故與人一 簞食,一壺漿。而夫子使賜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 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子曰:「爾 以民為餓,何不告於君,發倉廩以給食之,而以爾私 饋之,是汝不望君之惠,見汝之德義也。速已則可矣, 否則爾之受。」缺二字「久矣!」子路心服而退。

按《闕里志》:「仲由,唐贈衛侯,宋封河內公,進封衛公。」

言偃

按《家語七十二弟子解》言:偃,吳人,字子游,少孔子三 十五歲,特習於禮,以文學著名,仕為武城宰。嘗從孔 子適衛,與將軍文子蘭相善,使之受學於夫子。 《子貢問》篇: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於太廟,而東門 襄仲卒,壬午猶繹。子游見其故,以問孔子曰:「『禮與』?孔 子曰:『非禮也。卿卒不繹』。」

季桓子喪康子,練而無衰。子游問於孔子曰:「既服練 服,可以除衰乎?」孔子曰:「無衰衣不以見賓,何以除焉?」 《子夏問篇》季桓子死,魯大夫朝服而弔。子游問於孔 子曰:「禮乎?」夫子不答。他日又問,子曰:「始使則矣。羔裘 元冠者,易之而已,女何疑焉?」

《公西赤問篇》:子游問於孔子曰:「葬者塗車芻靈,自古 有之。然今人或有偶,是無益於喪。」孔子曰:「為芻靈者 善矣,為偶者不仁,不殆於用人乎?」

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言,偃,吳人,字子游,少孔子四 十五歲。子游既已受業,為武城宰。孔子過,聞絃歌之 聲,孔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 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孔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孔子以為子 游習於文學。

按《闕里志》言:「偃唐贈吳侯,宋封丹陽公,進封吳公。」

卜商

按《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卜商,衛人,字子夏,少孔子四 十四歲。習於《詩》,能誦其義,以文學著名。為人性不弘, 好論精微,時人無以尚之。嘗返衛,見讀史志者云:「晉 師伐秦,三豕度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讀《史志》者問 諸晉史,果曰:「己亥。」於是衛以子夏為聖。孔子卒後,教 於西河之上,魏文侯師事之,而諮國政焉。

《致思篇》:孔子將行,雨而無蓋。門人曰:「商也有之。」孔子 曰:「之為人也,甚恡於財。吾聞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 短者,故能久也。」

《執轡篇》:子夏問於孔子曰:「商聞《易》之生人及萬物,鳥 獸昆蟲,各有奇耦,氣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達 德者能原其本焉。天一地二,人三三如九,九九八十 一,一主日,日數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 從奇,奇主辰,辰為月,月主馬,故馬十二月而生。七九 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 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為律, 律主鹿,故鹿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 故虎七月而生。」「二九一十八,八主風,風為蟲,故蟲八 月而生。其餘各從其類矣。鳥魚生陰而屬於陽,故皆 卵生。」魚遊於水,鳥遊於雲,故立冬則燕雀入海化為 蛤,蠶食而不飲,蟬飲而不食,蜉蝣不「飲不食,萬物之 所以不同,介鱗夏食而冬蟄。齕吞者八竅而卵生,齟 嚼者九竅而胎生。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無 角無前齒者膏,無角無後齒者脂。晝生者類父,夜生 者似母。是以至陰主牝,至陽主牡。敢問其然乎?」孔子 曰:「然。吾昔聞老聃亦如汝之言。」子夏曰:「商聞《山書》曰: 『地東西為緯,南北為經;山為積德,川為積刑,高者為 生,下者為死,丘陵為牡,谿谷為牝,蜯蛤龜珠,與日月 而盈虛。是故堅土之人剛,弱土之人柔,墟土之人大, 沙土之人細,息土之人美,耗土之人醜。食水者善遊 而耐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不治,食 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緒而蛾,食肉者勇毅而捍, 食氣者神明而壽,食穀者智慧而巧,不食者不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