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0 (1700-1725).djvu/13

此页尚未校对

「末,探測幽眇,雖未及著為成書」,而其大旨固已獨得 之矣。若夫析世學之謬,辨異教之非,擣其巢穴,砭其 隱微,使學者由於大中至正之則,而不躓於荊棘擭 阱之塗,摧陷肅清之功,固非近世諸儒所能髣髴其 萬一也。自夫子設教洙、泗,以「博文約禮」授學者,顏、曾、 思、孟相與守之,未嘗失墜。其後正學不傳,士各以意 為學。其騖於該洽者,既以聞見積累自矜,而流於泛 濫駁雜之歸,其溺於徑約也。又謂「不立文字可以識 心見性,而陷於曠蕩空虛之域。」學者則知所傳矣,亦 或悅於持敬之約,而憚於觀理之煩。先生身任道統, 而廣覽載籍,先秦古書,既加考索,歷代《史記》、國朝典 章,以及今古儒生學「士之作,靡不遍觀,取其所同而 削其不合,稽其實用而翦其煩蕪,參伍辨證,以扶經 訓而詰其舛差,秋毫不得遁焉。數千年閒,世道學術、 議論、文詞之變,皆若身親歷於其閒而耳接目睹焉 者。」大本大根,固以上達,直遂柯葉散殊,亦皆隨其所 至。究其所窮,條分派別,經緯萬端,本末巨細,包羅囊 括,無所遺漏。故所釋諸書,悉有依據,不為臆度料想 之說。外至文章字畫,亦皆高絕一世。蓋其包涵停蓄, 溥博淵泉,故其出之者自若是其無窮也。學者據經 辨疑,隨問隨析,固皆極其精要。暇而辨難古今,其應 如響,愈扣愈深,亹亹不絕。及詳味而細察之,則皆融 貫於一理而已矣。嘗有言曰:「學者望道未見,固必即 《書》以窮理;苟有見焉,亦當攷諸書,有所證驗而後實, 有所裨助而後安。不然,則德孤而與枯槁寂滅者無 以異矣,潛心大業何有哉?矧自周衰教失,禮樂養德 之具一切盡廢,所以維持此心者,惟有《書》耳。謂可躪 躒經傳,遽指為糟粕而不觀乎?要在以心體之,以身 踐之,而勿以空言視之而」已矣。以是存心,以是克己, 仁豈遠乎哉?至於晚歲,德尊言立,猶以義理無窮,歲 月有限,歉然有不足之意。洙泗以還,博文約禮,兩極 其至者,先生一人而已。先生教人,規模廣大,而科級 甚嚴,循循有序,不容躐等凌節而進。至於切己務實, 辨別義利,「毋自欺,謹其獨」之戒,未嘗不丁寧懇到,提 耳而極言之,每誦南軒張公「無所為而然」之語,必三 嘆焉。晚見諸生繳繞於文義之閭,深慮斯道之無傳, 始頗指示本體,使深思而自得之,其望於學者益切 矣。嗚呼!道之在天下,未嘗亡也。而統之相傳,苟非其 人,則不得而與。自孟子沒千有餘年,而後周、程、張子 出焉,歷時未久,浸失其真。及先生出,而後合濂溪之 正傳,紹鄒、魯之墜緒,前聖後賢之道,該遍全備,其亦 可謂盛矣!蓋昔者《易》更三古而混於八索,《詩》《書》繁亂, 禮、樂散亡,而莫克正也。夫子從而贊之、定之、刪之、正 之,又作《春秋》,《六經》始備,以為萬世道德之宗主。秦火 之餘,六經既已灰燼,諸儒各以己見妄穿鑿為說,未 嘗有知道者也。周、程、張子,其道明矣,然於《經》言未暇 釐正,一時從遊之士,或昧其旨,遁而入於異端者有 矣。先生於是考訂訛謬,探索深微,總裁大典,勒成一 家之言。仰包上古之載籍,下採近世之文獻,集其大 成,以定萬世之法。然後斯道復明,如日中天,有目者 皆可睹也。夫子之經,得先生而正;夫子之道,得先生 而明。起斯文於「將墜,覺來裔於無窮,雖與天壤」俱敝 可也。

吳氏壽昌曰:先生每觀一水一石,一草一木,稍清陰 處,竟日目不瞬。飲酒不過兩三行,又移一處。大醉則 趺坐高拱,經史子集之餘,雖記錄雜說,舉輒成誦,微 醺則吟哦古文,氣調清壯。某所聞見,則先生每愛誦 屈原《楚騷》、孔明《出師表》、淵明《歸去來辭》,并杜子美數 詩而已。

北溪陳氏曰:「先生道巍而德尊,義精而仁熟。立言平 正,溫潤清巧,的實,徹人心,洞天理,達群哲,會百聖,粹 乎洙、泗、伊、洛之緒。凡曩時有發端而未竟者,今悉該 且備;凡曩時有疑辨而未瑩者,今益信且白。宏綱大 義,如指諸掌,掃千百年之謬誤,為後學一定不易之 準則。辭約而理盡,旨明而味深。而其心度澄朗,瑩無」 渣滓;工夫縝密,渾無隙漏。尤可想見於詞氣閒。故孔、 孟、周、程之道,至先生而益明。所謂「主盟斯世」,獨推先 生一人而已。

鶴山魏氏曰:「天生斯民,必有出乎其類者為之君師, 以任先覺之責。然而非一人所能自為也。必並生錯 出,交修互發,然後道章而化成。是故有堯、舜,則有禹、 皋陶;有湯、文,則有伊尹、萊朱、太公望、散宜生;各當其 世,觀其會通,以盡其所當為之分。然後天降以位,人 極以立,萬世之標準以定。雖氣數詘信之不齊,而天」 之愛人,閱千古如一日也。自比閭接授之法壞,射飲 讀法之禮無所於行,君師之材移於孔子,則又有冉、 閔、顏、曾群弟子左右羽翼之,微言大義,天開日揭,萬 物咸睹。自孔子沒,則諸子已有不能盡得其傳者,於 是子思、孟子又為之闡幽明微,著嫌辨似,而後孔氏 之道歷萬古而無弊。嗚呼!是不曰「天之所命,而誰為 之?秦漢以來,諸儒生於籍去《書》焚、師異指殊之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