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0 (1700-1725).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後學因見朱子兼論其得失,而不知此乃責備賢者 之意,遂妄論前賢,若不屑為者,其可謂不知量也甚 矣! 當《韓子》之時,異端顯行,百家並倡,孰知堯、舜、禹、 湯、文、武、周公、孔子、孟軻為相傳之正統?「又孰知孟軻 氏沒而不得其傳?又孰知仁義道德合而言之,又孰 知人性有五而情有七?又孰知尊孟氏之功不在禹 下?又孰敢排斥釋氏,濱於死而不顧?」若此之類,大綱 大節,皆韓子得之遺經,發之身心,見諸事業,而伊、洛 真儒之所稱許而推重者也。後學因見先儒有責備 之言,遂勦拾其說,妄議韓子,若不足學者。設使此輩 生韓子之時,無先覺以啟其迷,無定論以一其志,吾 見淪於流俗,惑於異端之不暇,又安敢窺韓子之門 牆哉?故論韓子之得失,在周、程、張、朱數君子則可,苟 未及數君子,皆當自責自求,殆未可輕加詆議,以取 僭妄之罪也。 昔周子惟程珦知之,宜其生。二程為 學道之宗也。 理氣豈可圖,而周子圖之,非超然有 得於圖之表者不能知。程子終身不以示人者,其意 微矣。 朱子作《濂溪贊》,其曰「風月無邊」,以言乎遠,則 不禦也;其曰「庭草交翠」,以言乎近則靜而正也。其曰: 「書不盡言,圖不盡意」,此理之微妙,誠有非圖書所能 盡者。 周子之學,當時無知者。《太極圖說通書》傳之 程子,程子以其理微,不以語學者,至朱子始發明之。 然能因朱子之言,以求周子之學者,亦未易得也。 宋道學諸君子,有功於天下萬世,不可勝言。如性之 一字,自孟子以後,荀、揚以來,或以為惡,或以為善惡 混,議論紛然不決,天下學者莫知所從。至於程子「性 即理也」之言出,然後知性本善而無惡。張子氣質之 論明,然後知性有不善者,乃氣質之性,非本然之性 也。由是性之一字大明於世,而無復異議者,其功大 矣。自孟子之後,漢、唐以及五代之閒,異端與「吾道爭 為長雄,至於讀聖人之書,游聖人之門,以儒自鳴者, 猶匍匐而歸之,況其餘乎?」獨唐之韓子,不顧侮笑,力 救其失,而一齊眾楚,猶莫之能勝也。至宋道學諸君 子出,直擣異端之巢穴,辨其毫釐似是之非,由是邪 正之分,昭然若睹黑白,雖未得悉絕其道,無使並行。 然吾道既明如精金,而不得淆以鉛錫,明珠,而不得 混以魚目。彼雖援引比附,亦無自而入也。是以庠序 育才,科舉取士,講學命詞,粹然一出於堯、舜、禹、湯、文、 武、周公、孔子、顏、曾、思、孟之正,絕口於異端之教,是皆 道學諸君子距邪閑正之功也。嗚呼!盛哉! 發明《大 易》象數之原,始於邵子,繼之者朱子也。 周、程、張、朱 有大功於天下萬世,不可勝言。於千餘年俗學異端, 淆亂駁雜中,剔撥出《四書》來表章發明,遂使聖學晦 而復明,大道絕而復續,粲然各為全書,流布四海,而 俗學異端之說,自不得以干正,其功大矣。 濂、洛、關、 閩數君子,雖所學成就不同,要皆有大功於聖門者 也。 朱子之後,大儒真西山《大學衍義》有補於治道。

自朱子沒,而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語文辭之閒,能

因文辭而得朱子之心學者,許魯齋一人而已。 許 魯齋自謂學孔子,觀其去就從容而無所係累,真仕 止久速之氣象也。 許魯齋余誠實仰慕,竊不自揆, 妄為之言曰:「其質粹,其識高,其學純,其行篤,其教人 有序,其條理精密,其規模廣大,其胸次灑落,其志量 弘毅,又不為浮靡無益之言,而有厭文弊從先進之 意。」朱子之後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