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0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行而從其教,民化其廉而不貪鄙。及至周室之衰,其 卿大夫緩於誼而急於利,亡推讓之風,而有爭田之 訟。故詩人疾而刺之曰:「節彼南山,惟石巖」巖。赫赫師 尹,民具爾瞻。爾好誼,則民鄉仁而俗善;爾好利,則民 好邪而俗敗。由是觀之,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視效, 遠方之所四面而內望也。近者視而放之,遠者望而 效之,豈可以居賢人之位,而為庶人行哉?夫皇皇求 財利,常恐乏匱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義,常恐不 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易》曰:「負且乘,致寇至。」乘車者, 君子之位也。負擔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 而為庶人之行者,其患禍必至也。若居君子之位,當 君子之行,則舍公儀休之相魯,亡可為者矣。《春秋》大 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 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 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蓺》之科孔子之 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對既畢,天子以仲舒 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驕好勇,仲舒以禮誼 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問仲舒曰:「粤王句踐與大夫 泄庸、種蠡謀伐吳,遂滅之。孔子稱『殷有三仁,寡人亦 以為粵有三仁:桓公決疑於管仲,寡人決疑於君』。」仲 舒對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對。聞昔者魯君問柳下惠: 『吾欲伐齊,何如』?柳下惠曰:『不可』。歸而有憂色,曰:『吾聞 伐國不問仁人,此言何為至於我哉?徒見問爾,且猶 羞之,況設詐以伐吳虖?繇此言之,粤本無一仁。夫仁 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以仲尼 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伯,為其先詐力而後仁誼也。 苟為詐而已,故不足稱於大君子之門也。五伯比於 他諸侯為賢,其比三王,猶武夫之與美玉也』。」王曰:「善。 仲舒治國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 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國,未嘗不得 所欲。」中廢為中大夫。先是,遼東高廟長陵高園殿災, 仲舒居家,推說其意,草槁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見 嫉之,竊其書而奏焉。上召視諸儒,仲舒弟子呂步舒 不知其師書,以為大愚,於是下仲舒吏當死,詔赦之。 仲舒遂不敢復言災異。仲舒為人廉直,是時方外攘 四裔,公孫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 公卿。仲舒以弘為從諛,弘嫉之。膠西王亦上兄也,尤 縱恣,數害吏二千石。弘乃言於上曰:「獨董仲舒可使 相膠西王。」膠西王聞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獲 罪,病免。凡相兩國,輒事驕王。正身以率下,數上疏諫 爭,教令國中所居而治。及去位歸居,終不問家產業, 以修學著書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議,使使者 及廷尉張湯就其家而問之,其對皆有明灋。自武帝 初立,魏其武安侯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對冊,推明 孔子,抑黜百家,立學校之官。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 仲舒發之。年老,以壽終於家,家徙茂陵。子及孫皆以 學至大官。仲舒所著,皆明經術之意,及上疏條教,凡 百二十三篇。而說《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蕃露》《清明》 《竹林》之屬,復數十篇,十餘萬言,皆傳於後世。掇其切 當世施朝廷者著於篇。

王通

按杜淹撰《文中子世家》:「文中子王氏,諱通,字仲淹。其 先漢徵君爵,潔身不仕。十八代祖殷,雲中太守,家於 祁,以《春秋》《周易》訓鄉里,為子孫資。十四代祖述,克播 前烈,著《春秋義統》,公府辟不就。九代祖寓,遭愍懷之 難,遂東遷焉。寓生罕,罕生秀,皆以文學顯。秀生二子, 長曰元謨,次曰元則。元謨以將略升,元則以儒術進。」 元則字房法,即文中子六代祖也。仕宋,歷太僕、國子 博士。常嘆曰:「先君所貴者禮樂,不學者軍旅,兄何為 哉?」遂究道德,考經籍,謂功業不可以小成也,故卒為 洪儒;卿相不可以苟處也,故終為博士。曰:「先儒之職 也,不可號。」故江左號王先生,受其道曰王先生業。於 是大稱儒門,世濟厥美。先生生江州「府君煥」,煥生虯, 虯如北事魏,太和中,為并州刺史。家河汾,曰「晉陽穆 公。穆公生同州刺史彥,曰同州府君;彥生濟州刺史 傑,曰安康獻公。安康獻公生銅川府君」韓隆,字伯高, 文中子之父也。傳先生之業,教授門人千餘。隋開皇 初,以國子博士待詔雲龍門。時國家新有揖讓之事, 方以恭儉定天下。帝從容謂府君曰:「朕何如主也?」府 君曰:「陛下聰明神武,得之於天,發號施令,不盡稽古。 雖負堯舜之資,終以不學為累。」帝默然曰:「先生,朕之 陸賈也。何以教朕?」府君承詔,著《興衰要論》七篇。每奏, 帝稱善,然未甚達也。府君出為昌樂令,遷猗氏、銅川, 所治著稱。秩滿退歸,遂不仕。開皇四年,文中子始生 銅川,府君筮之,遇《坤》之師,獻兆於安康獻公。獻公曰: 「素王之卦也,何為而來?地二化為天一,上德而居下 位,能以眾正,可以王矣。雖有君德,非其時乎?是子必 能通天下之志。」遂名之曰通。開皇九年,江東平,銅川 府君歎曰:「王道無敘,天下何為而一乎?」文中子侍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