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0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為先。某恐謂之禮,則有品節。每遇事,須用秤停當,禮 方可遵守。初學者或未嘗識禮,恐無下手處。敬則有 一念之肅,便已更容改貌,不費安排。事事上見得,此 意如何?」曰:「古人自幼入小學,便教以禮,及長,自然在 規矩之中。橫渠卻是以官法教人。禮也。《易》學,今人乍 見,往往以為難。某嘗要取《三禮》編成一書,事多蹉過。 若有朋友,只兩年工夫可成。 橫渠教人道:『夜閒自 不合睡,只為無可應接。他人皆睡了,己不得不睡。他 做《正蒙》時,或夜裡默坐徹曉,他直是恁地勇,方做得』。」 因舉曾子「任重道遠」一段曰:「子思曾子恁地方被他 打得透。」 問:「程張之門,于《六經》多指說道之精微,學 之要領,與夫下手處,雖甚精切易見,然被他開了四 至,便覺規模狹了。」曰:「橫渠最親切。程氏規模廣大,學 者少有能如橫渠輩用功者。近看得橫渠用功最親 切,直是可畏。」 問:「橫渠似孟子否?」曰:「橫渠嚴密,孟子 宏闊。」又問:「孟子平正,橫渠高處太高,僻處太僻。」曰:「是。」 又曰:「橫渠之于程子,猶伯夷伊尹之于孔子。」 或云: 「諸先生說話皆不及小程先生雖大程亦不及。」曰:「不 然。明道說話儘高,邵張說得端的處儘好。且如伊川 說:『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大段寬而不切。如橫渠 說『心統性情』,這般所在,說得的當。又如伊川謂:『鬼神 者,造化之跡』,卻不」如橫渠所謂「二氣之良能」也。 明 道之學,從容涵泳之味洽;橫渠之學,苦心力索之功 深。 曾子剛毅,立得牆壁在,而後可傳之子思。《孟子》。 伊川、橫渠甚嚴,游、楊之門倒塌了。若天資大段高,則 學明道,若不及明道,則且學伊川。橫渠。

西山真氏曰:「張子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極,為 前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又曰:『此道自孟子後千 有餘歲,若天下欲此道復明,則不使今人有知者。既 使人有知者,則必有復明之理』。」此皆先生以道自任 之意。

《邵子》

程子曰:「邵堯夫先生始學於百源,堅苦刻厲,冬不爐, 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衛人賢之。先生歎曰:『昔人 尚友於古,而吾未嘗及四方,遽可已乎』!於是走吳適 楚,過齊魯,客梁晉,久之而歸,曰:『道其在是矣』。蓋始有 定居之意。先生少時,自雄其材,慷慨有大志,既學,力 慕高遠,謂先王之事為可必致。及其學益老,德益劭」, 玩心高明,觀天地之運化,陰陽之消長,以達乎萬物 之變,然後怡然其順,浩然其歸。在洛幾三十年,始至。 蓬蓽環堵,不蔽風雨,躬爨以養其父母,居之裕如。講 學於家,未嘗強以語人,而就問者日眾。鄉里化之,遠 近尊之。士人之過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之先生之 廬。先生德氣粹然,望之可知其賢。然不事表暴,不設 防畛,正而不諒,通而不汙,清明坦夷,洞徹中外,接人 無貴賤親疏之閒,群居燕飲,笑語終日,不敢甚異於 人,顧吾所樂何如耳。病畏寒暑,常以春秋時行遊城 中士大夫家,聽其車音,倒履迎致,雖兒童奴隸,皆知 歡喜尊奉。其與人言,必依於孝悌忠信,樂道人之善, 而未嘗及其惡。故賢「者悅其德,不賢者服其化,所以 厚風俗,成人材者,先生之功多矣。」又曰:「先生之學,得 之于李挺之,挺之得之於穆伯長,推其源流,遠有端 緒。今穆、李之言及其行事,概可見矣。而先生純一不 雜,汪洋浩大,乃其所自得者多矣。」 謂周純明曰:「吾 從堯夫先生遊,聽其議論,振古之豪傑也。惜其無所 用于世。」周曰:「所言何如?」曰:「『內聖外王之道也』。 堯夫 于物理上儘說得,亦大段漏洩他天機。 堯夫襟懷 放曠,如空中樓閣,四通八達也。 堯夫詩『雪月風花 未品題,他,便把這些事便與堯舜三代一般。此等語, 自孟子後,無人曾敢如此語來,直是無端。又如言:『須 信畫前元有《易》,自從刪後更無詩』。這箇意思,從古未』」 有人道來。 堯夫詩云:「梧桐月向懷中照,楊柳風來 面上吹。」真風流人豪也。又詩云:「頻頻到口微成醉,拍 拍滿懷都是春。」不止風月言皆有理,萬事皆出于理, 自以為皆有理,故要得從心妄行總不妨。堯夫又得 詩云:「聖人喫緊些兒事。」其言太急迫,此道理平鋪地 放著裡,何必如此? 世之博文強識者眾矣,其終未 有不入于禪學者。特立不惑,子厚、堯夫而已。然其說 之流,亦未免于有弊也。 子厚、堯夫之學,善自開大 者也。堯夫細行或不謹,而其卷舒運用亦熟矣。 邵 堯夫病革,且言:「試與觀化一遭。」子厚言:「觀化,他人便 觀得自家,自家又如何觀得化?」嘗觀堯夫詩意,纔做 得識道理,卻於儒術未見所得。

上蔡謝氏曰:堯夫,直是豪才。嘗有詩云:「當年志氣欲 橫秋,今日看來甚可羞。事到強為終屑屑,道非心得 竟悠悠。鼎中龍虎忘看守,棋上山河廢講求。」又有詩 云:「斟有淺深存燮理,飲無多少繫經綸。卷舒萬古興 亡手,出入千重雲水身。」此人在風塵時節,便是偏霸 手段,學須是天人合一始得。又有詩云:「萬物之中有 一身,一身中有一乾坤。能知造化備於我,肯把天人 別立根。天向一中分體用,人從心上起經綸。天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