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0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生益不安,乃謁告西歸,居於橫渠故居,遂移疾不起。 橫渠至僻陋,有田數百畝,以供歲計,約而不足,人不 堪其憂,而先生處之益安,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編, 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 其志道精思,未始須臾息,亦未嘗須臾忘也。學者有 問,多告以知禮成性、變化氣質之道,學必如聖人而 後已,聞者莫不動心。有進,又以為「教之必能,養之然 後信」,故雖貧不能自給,苟門人之無貲者,雖糲蔬亦 共之。

其自得之者。窮神化,一天人,立大本,斥異學,自 孟子以來未之有也。嘗謂門人曰:「吾學既得於心,則 修其辭,命辭無差,然後斷事。斷事無失,吾乃沛然精 義入神者,豫而已矣。」近世喪祭無法,喪惟致隆三年, 自期以下,未始有衰麻之變。祭先之禮,一用流俗節 序,燕褻不嚴。先生繼遭期功之喪,始治喪服,輕重如 禮,家祭始行四時之薦,曲盡誠潔。聞者始或疑笑,終 乃信而從之,一變從古者甚眾,皆先生倡之。先生氣 質剛毅,德盛貌嚴,然與人居,久而日親。其治家接物, 大要正己以感人。人未之改,反躬自治,不以語人。雖 有未諭,安行而無悔。故識與不識,聞風而畏。非其義 也,不敢以一毫及之。其家童子,必使灑掃應對,給侍 長者;女子之未嫁者,必使親祭祀,納酒漿,皆所以養 孫。弟就成德嘗曰:「事親奉祭,豈可使人為之?」聞人之 善,喜見顏色,答問學者,雖多不倦,有不能者,未嘗不 開其端。其所至,必訪人才,有可語者,必丁寧以誨之, 惟恐其成就之。晚歲,適大饑至,人相食。家人惡米不 鑿,將舂之,先生亟止之曰:「饑殍盈野,雖蔬食且自愧, 又安忍有擇乎?」甚或咨嗟,對案不食者數四。熙寧九 年秋,先生感異夢,忽以書屬門人,乃集所立言,謂之 《正蒙》,出示門人曰:「此書予歷年致思之所得,其言殆 與前聖合。」

其大要「發端示人而己,其觸類廣之」則吾。

「將有待於學者。正如老木之株,枝別固多,所少者潤 澤華葉爾。」又嘗謂「《春秋》之為書,在古無有,乃聖人所 自作,唯孟子為能知之,非理明義精,殆未可學。」先儒 未及此而治之,故其說多穿鑿。及《詩》《書》《禮》《樂》之言,多 不能平易其心,以意逆志。方且條舉大例,考察文理, 與學者緒正其說。先生慨然有意三代之治,望道而 欲。見論治人先務,未始不以經界為急。講求法制,粲 然備具,要之可以行於今,如有用我者,舉而措之爾。 嘗曰:「仁政必自經界始,貧富不均,教養無法,雖欲言 治,皆苟而已。」世之病難行者,未始不以亟奪富人之 田為辭。然茲法之行,悅之者眾,苟處之有術,期以數 年,不刑一人而可復所病者,特上未之行爾。乃言曰: 「縱不能行之天下,猶可驗之一鄉。」方與學者議古之 法,共買田一方,畫為數井,上不失公家之賦役,退以 其私,正經界,分宅里,立斂法,廣儲蓄,興學校,成禮俗, 救災恤患,敦本抑末,足以推先王之遺法,明當今之 可行。此皆有志未就。會秦鳳帥呂公薦之曰:「張載之 學,善發聖人之遺意,其術略可措之以復古。乞召還 舊職,訪以治體。」詔從之。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 辭,庶幾有遇焉。」及至都,公卿聞風慕之,然未有深知 先生者。以所欲言嘗試於人,多未之信。會有言者欲 講行冠婚喪祭之禮,詔下禮官,禮官安習故常,以古 今異俗為說。先生獨以為可行,且謂稱不可,非儒生 博士「所宜。」眾莫能奪,然議卒不決。郊廟之禮,禮官預 焉。先生見禮不致嚴,亟欲正之,而眾莫之助,先生益 不悅。會有疾,謁告以歸。知道之難行,欲與門人成其 初志,不幸告終,不卒其願。沒之日,唯一甥在側,囊中 索然。明日,門人之在長安者繼來奔哭之賻,禭始克 斂,遂奉柩歸殯以葬,又卜以三月而葬,其治喪禮,一 用古,以終先生之志。某惟先生之學之至,備存于《書》, 略述於《諡議》矣。然欲求文以表其墓,必得行事之跡, 敢次以書。

胡安國

按《宋史胡安國傳》:「安國字康侯,建寧崇安人。入太學, 以程頤之友朱震文及潁川靳裁之為師。裁之與論 經史大義,深奇重之。三試於禮部,中紹聖四年進士 第。初,廷試,考官定其策第一,宰職以『無詆元祐語,遂 以何昌言冠,方天若次之,又欲以宰相章惇子次天 若。時發策,大要崇復熙寧、元豐之制。安國推明大學』」, 以「漸復三代」為對,哲宗命再讀之,注聽稱善者數四, 親擢為第三。為太學博士,足不躡權門。提舉湖南學 事。有詔舉遺逸,安國以永州布衣王繪、鄧璋應詔。二 人老不行,安國請命之官,以勸為學者。《零陵簿》稱二 人黨人范純仁客,而流人鄒浩所請託也。蔡京素惡 安國與己異,得簿言大喜,命湖南提刑置獄推治,又 移湖北。再鞫,卒無驗,安國竟除名。未幾,簿以他罪抵 法,臺臣直前事,復安國元官。政和元年,張商英相,除 提舉成都學事。二年,丁內艱,移江東。父沒終喪,謂子 弟曰:「吾昔為親而仕,今雖有祿萬鍾,將何所施?」遂稱 疾不仕。築室墓傍,耕種取給,蓋將終身焉。宣和末,李 彌大、吳敏、譚世勣合薦,除屯田郎,辭。靖康元年,除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