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0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能易此論也。」居旬日,再見,以疾懇求去。高宗曰:「聞卿 深於《春秋》,方欲講論。」遂以《左氏傳》付安國,點句正音。 安國奏:「《春秋》經世大典,見諸行事,非空言比。今方思 濟艱難,左氏繁碎,不宜虛費光陰,耽玩文采,莫若潛 心聖經。」高宗稱善。尋除安國兼侍讀,專講《春秋》。時講 官四人援例,乞各專一經,高宗曰:「他人通經,豈胡安 國比?」不許。會除故相朱勝非同都督江、淮、荊、浙諸軍 事,安國奏:「勝非與黃潛善、汪伯彥同在政府,緘默附 會,循致渡江,尊用張邦昌,結好金國,淪滅三綱,天下 憤鬱。及正位冢司,苗劉肆逆,貪坐苟容,辱逮君父。今 強敵憑陵,叛臣不忌,用人得失,係國安危,深恐勝非 上誤大計。」勝非改除侍讀,安國持錄黃不下,左相呂 頤浩特命校正,黃龜年書行,安國言:「有官守者,不得 其職則去,臣今待罪無補,既失其職,當去甚明。況勝 非係臣論列之人,今朝廷乃稱勝非處苗、劉之變,能 調護聖躬。昔《公羊氏言,祭仲廢君為行權,先儒力排 其說,蓋權宜廢置,非所施於君父。〈春秋〉》大法,尤謹於 此。建炎之失節者,今雖特釋而不問,又加選擢,習俗 既成,大非君父之利。臣以《春秋》之時而與勝非為列, 有違經訓。」遂臥家不出。初,頤浩都督江上,還朝,欲去 異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為朋黨,且曰:「黨魁在瑣 闈,當先去之。」頤浩大喜,即引勝非為助,而降旨曰:「胡 安國屢召,偃蹇不至,今始造朝。」又數有請。初言「勝非 不可同都督,及改命經筵,又以為非。豈不以時艱不 肯盡瘁,乃欲求微罪而去?其自為謀則善,如國計何?」 落職,提舉僊都觀。是夕,彗出東南,右相秦檜三上章 乞留之,不報,即解相印去。侍御史江躋上疏,極言勝 非不可用,安國不當責。右司諫吳表臣亦言:「安國扶 病見君,欲行所學,今無故罪去,恐非所以示天下。」不 報。頤浩即黜給事中程瑀、起居舍人張燾及躋等二 十餘人,云「應天變,除舊布新之象,臺省一空。」勝非遂 相,安國竟歸。五年,除徽猷閣待制、知永州。安國辭,詔 以經筵舊臣,重閔勞之,特從其請,提舉江州太平觀, 令纂修所著《春秋傳》。書成,高宗謂深得聖人之旨,除 提舉萬壽觀兼侍讀。未行,諫官陳公輔上疏詆假託 程頤之學者,安國奏曰:「孔、孟之道不傳久矣,自頤兄 弟始發明之,然後知其可學而至。今使學者師孔、孟, 而禁不得從頤學,是入室而不由戶。本朝自嘉祐以 來,西都有邵雍、程顥及其弟頤,關中有張載,皆以道 德名世,公卿大夫所欽慕而師尊之。會王安石、蔡京 等曲加排抑,故其道不行。望下禮官討論故事,加之 封爵,載在祀典,比於荀、揚、韓氏。仍詔館閣裒其遺書, 校正頒行,使邪說者不得作。」奏入,公輔與中丞周祕、 侍御史石公揆承望宰相風旨,交章論安國學術頗 僻。除知永州,辭,復提舉太平觀,進寶文閣直學士。卒, 年六十五。詔贈四官,又降詔加賻,賜田十頃,恤其孤, 諡曰「文定」,蓋非常格也。安國強學力行,以聖人為標 的,志於康濟時艱,見中原淪沒,遺黎塗炭,常若痛切 於其身。雖數以罪去,其愛君憂國之心遠而彌篤。每 有君命,即置家事不問。然風度凝遠,蕭然塵表,視天 下萬物無一足以嬰其心。自登第迄謝事,四十年在 官,實歷不及六載。朱震被召,問出處之宜,安國曰:「子 發學《易》二十年,此事當素定矣。世閒惟講學論政,不 可不切切詢究。至於行己大致,去就語默之幾,如人 飲食,其饑飽寒溫必自斟酌,不可決諸人,亦非人所 能決也。吾平生出處,皆內斷於心,浮世利名,如蠛蠓 過前,何足道哉!」故渡江以來,儒者進退合義,以安國、 尹焞為稱首。侯仲良言必稱二程先生,他無所許可。 後見安國歎曰:「吾以為志在天下,視不義富貴真如 浮雲者,二程先生而已,不意復有斯人也。」安國所與 遊者,游酢、謝良佐、楊時,皆程門高弟。良佐嘗語人曰: 「胡康侯如大冬嚴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獨秀者 也。」安國之使湖北也,時方為府教授,良佐為應城宰, 安國質疑訪道,禮之甚恭,每來謁而去,必端笏正立 目送之。自王安石廢《春秋》不列於學宮,安國謂:先聖 手所筆削之書,乃使人主不得聞講說,學士不得相 傳習,亂倫滅理,用夏變裔,殆由乎此。故潛心是書二 十餘年,以為天下事物無不備於此,每歎曰:「此《傳心 要典》也。」安國少欲以文章名世,既學道,乃不復措意。 有文集十五卷,《資治通鑑舉要補遺》一百卷。三子:寅、 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