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0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降指揮,六月拜命。初,朱子以為改官賦祿,蓋朝廷進

賢賞功、優老報勤之典,乃使小臣終年安坐,一日無 故而驟得之,求退得進,義所不安,故三具辭免遜避。 逾年,上意愈堅,始拜命。

二年乙未,朱子四十六歲。五月,東萊呂公來訪,講學 於寒泉精舍,編次《近思錄》成,呂公自東陽來會,留止 旬日,相與掇周子、程子、張子書關大體而切日用者, 彙次成十四篇,號《近思錄》。朱子嘗語學者曰:「四子六 經之階梯,《近思錄》四子之階梯。」蓋言為學當自此而 入也。其後守臨漳日,添入數條,刊之於學。餞東萊至 鵝湖,陸子壽、子靜來會。東萊歸,朱子送之至信之鵝 湖寺。江西陸九齡子壽、弟九淵子靜及清江劉清之 子澄皆來會,相與講其所聞。二陸俱執己見,不合而 罷。七月,作晦庵於蘆峰之雲谷,有《雲谷記》、跋袁機仲 《通鑑紀事本末》。

三年丙申,朱子四十七歲二月歸婺源。省先墓,有《歸 新安祭墓》及《祭告遠祖墓文》。時邑令張漢率諸生請 講書於學,辭。復請撰藏書閣記,許之。而以程氏《遺書》 《外書》《文集》《經說》、司馬氏《書儀》、高氏《送終禮》、呂氏《鄉約》 《鄉儀》等書留學中,日與鄉人子弟講學於汪氏之敬 齋,隨其資稟,循誘不倦,至六月初旬乃去。六月,除祕 書省祕書郎,辭。七月,《答汪尚書書》云:「熹狷介之性,矯 揉萬方,而終不能回。迂疏之學,用力既深,而自信愈 篤,以此自知決不能與時俯仰,以就功名。故二十年 來,甘自退藏,以求己志,所願欲者,不過修身守道,以 終餘年。因其暇日,諷誦遺經,參考舊聞,以求聖賢立 言本意之所在,既以自樂,閒亦筆之於書,以與學者 共之,且以待後世之君子而已,此外實無毫髮餘念 也。」八月,不允,再辭,仍舊宮觀。時上諭大臣欲獎用廉 退之士,參政龔茂良以朱子操行耿介,屢召不起為 言,遂有此除。朱子以改官之命,正以嘉其廉退之節, 今乃冒進擢之寵,是左右望而罔市利。乃辭。會有言 虛名之士不可用者,以故再辭,遂差主管武夷山沖 佑觀。十一月,令人劉氏卒。

四年丁酉,朱子四十八歲六月,《論孟集註或問》成。初, 朱子既編次《論孟集義》,又作《詳說》,既而約其精粹妙 得本旨者為《集註》,又疏其所以去取之意為《或問》。然 恐學者轉而趨薄,故《或問》之書未嘗出以示人。時書 肆有竊刊行者,亟請諸縣官追索其板,故惟學者私 傳錄之。其後《集註》刪改,日益精密,而《或問》則不復釐 正,故其去取,閒有不同者,然辨析毫釐,互有發明,亦 學者所當熟味也。十月,《周易本義》《詩集傳》成。十一月, 《跋麻衣易說》

五年戊戌,朱子四十九歲八月差知南康軍,辭,不允, 令疾速之任,候任滿前來奏事。宰相史浩必欲起朱 子,或言宜以外郡處之,差權發遣南康軍事兼管內 勸農事,仍借緋。十月丐祠東萊累書勉行,南軒亦謂 須一出為善。雖去就出處素有定論,然更須斟酌消 息,勿至已甚。苟一向固拒,則上之人謂「賢者不肯為 用,於大體卻有害也。」朱子於是始有出意。十一月,省 劄:「檢會已降指揮。」十二月,又趣之任。

六年己亥,朱子五十歲。正月,復丐祠,未報。啟行,至信 州鉛山俟命,寓止崇壽僧舍。陸子壽來訪,跋婺源縣 《中庸集解》《周子通書》板本。二月,在道丏祠,省劄趣行。 三月,再趣行。是月晦,到任。首下教三條:一以郡土瘠 民稀,役煩稅重,求所以寬卹之方,俾士人、父老、僧道、 軍民有能知利病之源者,悉具以陳。二、俾管下士民、 「鄉鄰父老,歲時集會,教戒子弟,使修孝悌忠信之行,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篤厚親族,和睦鄉鄰, 有無相通,患難相恤,以成風俗之美。」三俾鄉黨父老 各推擇其子弟之有志於學者,遣入學,當以暇時與 學官同共講說經旨,以誘掖之。庶長材秀,民為時而 出,每五日一詣學,首為諸生講說《大學》,終篇,則令學 官授以《論語》,覆試未通,則為敷暢其旨,亹亹不倦。郡 之有賢德者禮之,以為學職,士風翕然丕變。立濂溪 周先生祠於學宮,以二程先生配。別立五賢堂,以祠 陶靖節、劉西澗父子、李公擇、陳了齋。先是移文教授, 司戶以為蒙恩假守,𢌿付民社,固將使之宣明教化、 篤厲風俗,非徒責以「簿書期會之最而已。其為訪尋 陶威公侃、謝文靖公安、陶靖節先生潛、前朝孝子司 馬暠、熊仁瞻、義門洪氏等遺跡,與夫白鹿洞學館之 廢址、濂溪先生、周公、西澗先生、劉公、了齋先生、陳公 祠宇之有無,並覈其實以告。」至是施行。五月,序再定 《太極通書》。六月,奏乞蠲減星子縣稅錢。事下戶部,戶 部下漕司,責以對補。會有言庶僚不當用劄子奏事 者,引以自劾。八月,跋《濂溪拙賦愛蓮說》,跋《伊川先生 易傳》板本。十月,復建白鹿洞書院。以雨不時,高仰之 田告病,行視陂塘,並廬山而東,得樵者指示白鹿洞 書院故基,喜其四面山水,清邃環合,真群居講學遯 跡著書之所。遂命教官及星子令即其故址復建書 院。且言於朝,得賜敕額及賜御書石經、監本《九經》,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