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0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至司,則前所募海商米舟已輻輳矣。日與僚屬寓公

訪民隱,規畫纖悉,晝夜不倦,至廢寢食。分畫既定, 則親出按歷,始於會稽諸縣,次及七郡,窮山深谷,靡 所不到,拊問存恤,不遺餘力。然每出皆乘輕車,屏徒 御,一身所需,皆自齎以行,秋毫不及州縣,以故所歷 雖廣,而部內不知。官吏憚其風采,夙夜戒飭,常若使 者壓境,至有自引去者。婺有朱縣尉,不伏賑糶,及紹、 衢屬吏賈祐之等不恤荒政,皆按劾其罪。大扺措畫 類南康時,而用心尤苦,所活不可勝計。有短先生者, 謂其疏於為政。上謂宰相王淮曰:「朱某政事,卻有可 觀。」

九年壬寅,朱子五十三歲正月,條奏巡歷諸郡救荒 事宜,且乞借撥官會,給降度牒,推賞獻助人。又請將 山陰等縣下戶夏稅、秋苗丁錢,並行住催夏詔捕蝗。 復奏疏言事,得旨頒行社倉之法。其法頒下台、婺,有 應時為之者。條奏紹興和買之弊,與帥守同。上其說, 「欲乞痛減歲額,然後用貫頭均紐,仍用高下等第均」 敷,而免下戶出錢,使得相乘除以優之。奏免台州丁 絹。本州丁絹錢有抑納陪輸之患,奏乞每丁納半錢 半絹。條奏義役之法,條具《差役利害》,凡數千言,上之。 義役之法,請令民均出義田,罷去役首,免排役次官, 差保正副長輪收義田,仍令上戶兼充戶長。奏立沿 海四州鹽法,「乞倣福建下四州產鹽」法行之。奏改諸 郡酒坊,倣《處州萬戶酒》法,救荒之餘,凡可以便民者, 憂深慮遠,莫不規為經久之計。劾奏前知台州唐仲 友不法。七月,巡所部,將趨溫州,涉台州境,民訴太守, 新除江西提刑唐仲友,不法者紛紛,急趨台城,則訴 者益眾,至不可勝窮。因盡得其促限催稅,違法擾民、 貪汙淫虐、蓄養亡命、偷盜官錢,偽造官僧等事,節次 劾之,仍送紹興鞫實。丞相王淮與同里閈為姻家,匿 不以聞,仲友亦自辨,且乞送浙西無礙官體究。未幾, 仲友罷,毀秦檜祠。永嘉學有《秦檜祠,移文》毀之。八月, 除直徽猷閣,以賑濟有勞,進職二等,改除江西提點 刑獄,辭,詔:「去冬已經奏事,不候受告,疾速之任。」蓋奪 唐仲友新任也。詔與江東提刑梁總兩易其任。再辭 九月,進職。命下,朱子辭以「徒費大農數十萬緡之積, 而無以全活一道饑饉流殍之民,躐等希榮,懼非所 以示勸懲。況近按唐仲友反為所訴,雖已罷其新任, 而根究指揮尚未結絕。方籍槁以俟斧誅,豈敢遽竊 恩榮,以紊賞刑之典?」新命至,即日解職還家,亟具辭 免,大略以為:「所除官乃填唐仲友闕蹊田奪牛之誚, 雖三尺童子知其不可,臣愚何敢自安!願得歸耕故 壟,畢志舊聞。」詔與江東梁總兩易,力辭,且言祖鄉隸 江東,墳墓田產合該迴避。詔特免迴避,復辭,以為:「今 來所除,仍司按察,若復奉公守法,則恐如前所為,或 至重傷朝廷事體;若但觀勢循私,又恐下負夙心,上 孤眷使。乞特與祠,使得卒其舊業,退避仇怨。」《時辭職 不允之命》同下,又辭,以為:前按唐仲友,既不差官體 究,恐臣所按有不公不實之罪,難以例沾恩賞。詔並 不許。十一月,受職名,力辭新任,乞祠,極言:「昨來所按 贓吏,黨與眾多,棋布星羅,並當要路。自其事發以來, 大者宰制斡旋於上,小者馳騖經營於下,所以蔽日 月之明而損雷霆之威者,臣不敢論。若其加害於臣, 不遺餘力,則遠至於師友淵源之所自,亦復無故橫 肆觝排。向非聖明洞見底蘊,則不惟不肖之身反為 魚肉,而其變亂白黑,詿誤聖朝,又有不可勝言者。」時 吏部尚書鄭丙、監察御史陳賈奉時相意,上疏毀程 氏之學,以陰詆「朱子」,故奏及之。

十年癸卯,朱子五十四歲正月,詔與宮觀。上覽奏,知 不可強起,詔朱某累乞祠,可差主管台州崇道觀。二 月拜命。初,朱子起守南康,使浙東,始有以身徇國之 意,所立卓然可紀。及是知道之難行,退而奉祠,杜門 不出,海內學者尊信益眾,然憂世之意未嘗忘也。有 《感春賦》。四月,武夷精舍成,正月,經始,至是落成,始居 之。四方士友來者甚眾。有《精舍雜詠》,并序

十一年甲辰,朱子五十五歲,力辨浙學之非。朱子還 自浙東,見其士習馳騖於外,每語學者,「且觀《孟子》『道 性善』」及「『求放心』兩章,務收斂凝定,以致克己求仁之 功,而深斥其所學之誤,以為舍六《經》《語》《孟》而尊史遷, 舍窮理盡性而談世變,舍治心修身而喜事功,大為 學者心術之害。」極力為呂祖儉、潘景愈、孫應時輩言 之。春,讀《東萊桑中詩說》,著論辨之。十二月,序《資治通 鑑舉要》。曆

十二年乙巳,朱子五十六歲。二月,崇道秩滿,復丐祠。 四月,拜《華州雲臺之命》。八月有記孫覿事。

十三年丙午,朱子五十七歲三月,《易學啟蒙》成。《易經》 自文王以前,皆為卜筮,至夫子作《十翼》,專用義理,發 揮經言,而未行於世。遭秦煨燼,《易》以卜筮,故獨得全。 迄於漢魏,流為讖緯之學,王弼始刊落象數,釋以清 談,諸儒因之。至伊川程子,始發明孔氏之微言,而卦 爻之本則未及焉。康節邵子傳《伏羲先天圖》,蓋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