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0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鹽公事。初至,即按部劾吏之貪縱者十餘人,胥吏為 民害者大黥小逐百餘人,釋獄之濫繫者二百餘人, 弛負錢一十餘萬緡。夏大旱,道傳應詔言:「楮幣之換, 官民如讎;鈔法之行,商賈疑怨;賦歛增加,軍將推剝。」 皆切中時病。遂條上荒政,朝廷多從之。與漕臣真德 秀振饑,道傳分池、宣、徽三州,窮冬行風雪中,雖深村 窮谷必至,賴以全活者甚眾。攝宣州守,行朱熹《社倉 法》,上饒、新安、南康諸郡翕然應命,人蒙其利。廣德守 魏峴劾教官林庠委堂試而任荒政,挾漕臣以凌郡 守,且言真德秀輕視朝廷,自專掠美,乞遠之。道傳上 疏力辨,峴坐免。會胡矩為吏部侍郎,薦道傳自代。引 疾乞去,不許。召令奏事,再辭,又不許。遂入對。上自宮 掖,次及朝廷,以侍從、臺諫闕失,盡言無所諱。帝不以 為忤。除兵部郎官,辭未就。監察御史李楠覘當路指 意,乞授以節鎮蜀,遂出知果州。至九江,得疾卒,年四 十八。詔特轉一官致仕,諡文節。道傳自蜀來東南,雖 不及登朱熹之門,而訪求所嘗從學者與講習,盡得 遺書,讀之篤於踐履,氣節卓然,于經史未有論著,曰: 「學未至不敢。」於詩文未嘗苟作,曰「學未至不暇。」一日 以疾謁告,真德秀造焉。臥榻屏閒,大書「喚起截斷」四 字,知其用功慎獨如此。居官以惠利為本,振荒遺愛, 江東人久而思焉。三子:達、可、當、可、獻、可。獻可為《心傳》 後。

李燔

按《宋史李燔傳》:「燔字敬子,南康建昌人。少孤,依舅氏。 中紹熙元年進士第,授岳州教授。未上,往建陽從朱 熹學。熹告以曾子弘毅之語,且曰:『致遠固以毅,而任 重,貴乎弘也』。燔退,以弘名其齋,而自儆焉。至岳州,教 士以古文六藝,不因時好。且曰:『古之人皆通材用,則 文武兼焉』。即武學,諸生文振而識高者,拔之,闢射圃」, 令其習射,廩老將之長於藝者,以率偷惰。以祖母卒, 解官承重而歸。改襄陽府教授,復往見熹,熹嘉之。凡 諸生未達者,先令訪燔,俟有所發,乃從熹折衷,諸生 畏服。熹謂人曰:「燔交友有益,而進學可畏。且直諒樸 實,處事不苟,他日任斯道者,必燔也。」熹沒,學禁嚴,燔 率同門往會葬事,封窆不少休。及詔訪遺逸,九江守 以燔薦,召赴都堂審察,辭。再召,再辭。郡守請為白鹿 書院堂長,學者雲集,講學之盛,他郡無與比。除大理 司直,辭,尋添差江西運司幹辦公事。江西帥李玨、漕 使王補之交薦之。會洞寇作亂,帥、漕議平之,而各持 其說。燔徐曰:「寇非吾民耶?豈必皆惡?然其如是,誠以 吾有司貪刻者激之」,及將校之邀功者逼成之耳。反 是而行之,則皆民矣。帥、漕曰:「幹辦議事,誰可行者?」燔 請自往。乃駐兵萬安,會近洞諸巡尉察隅保之尤無 良者易置之,分兵守險,馳辯士諭賊逆順禍福,寇皆 帖服。洪州地下異時贑,江漲而堤壞,久雨輒澇。燔白 於漕帥修之,自是田皆沃壤。漕司以十四界《會子》新 行,價日損。乃視民稅產物力,各藏會子若干,官為封 識,不時點閱,人愛重之,則價可增,慢令者黥籍,而民 譸張持空券益不售。燔與國子學錄李誠之力爭,不 能止。燔又入劄爭之曰:「錢荒楮涌,子母不足以相權。 不能行楮者,由錢不能權之也。楮不行而抑民藏之, 是棄物也。誠能節用,先穀粟之實務,而不取必於楮 幣,則楮幣為實用矣。」劄入,漕司即弛禁詣燔謝。燔又 念社倉之置,僅貸有田之家,而力田之農不得沾惠, 遂倡議褒穀創社倉,以貸佃人。有旨改官,通判潭州, 辭,不許。真德秀為長沙帥,一府之事咸諮燔,不數月 辭歸。當是時,史彌遠當國,廢皇子竑,燔以三綱所關, 自是不復出矣。真德秀及右史魏了翁薦之,差權通 判隆興府。江西帥魏大有辟充參議官,皆辭,乃以直 祕閣主管慶元至道宮。燔自謂居閒無以報國,乃薦 崔與之、魏了翁、真德秀、陳宓、鄭寅、楊長孺、丁黼、葉宰、 龔維藩、徐僑、劉宰、洪咨夔于朝。紹定五年,帝論及當 時高士累召不起者,史臣李心傳以燔對,且曰:「燔乃 朱熹高弟,經術行義亞黃榦,當今海內一人而已。」帝 問今安在?心傳對曰:「燔,南康人。先帝以大理司直召 不起,比乞致仕,陛下誠能強起之,以寘講筵,其裨聖 學豈淺淺哉!」帝然其言,終不召也。九江蔡念成稱燔 心事有如秋月。燔卒,年七十。贈直文華閣,諡文定,補 其子舉下州文學。燔嘗曰:「凡人不必待仕宦有位為 職事,方為功業,但隨力到處,有以及物,即功業矣。」又 嘗曰:「仕宦至卿相不可矣。寒素體夫子,無入不自得 者,正以磨挫驕奢,居移氣,養移體。」因誦古語曰:「分之 所在,一毫躋攀不止,善處者退一步耳。」故燔處貧賤 患難,若平素不為動,被服布素,雖貴不易入仕。凡四 十二年,而歷官不過七考。居家講道。學者宗之。與黃 榦並稱曰「黃李。」孫鑣登進士第。

陳淳

按《宋史陳淳傳》:「淳字安卿,漳州龍溪人。少習舉子業, 林宗臣見而奇之,且曰:『此非聖賢事業也』。因授以《近 思錄》。淳退而讀之,遂盡棄其業焉。及朱熹來守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