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0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六十六卷目錄

 任道部名賢列傳九

  元

  趙復       許衡

  吳澄       劉因

學行典第一百六十六卷

任道部名賢列傳九

趙復

按《元史趙復傳》:「復字仁甫,德安人也。太宗乙未歲,命 太子闊出帥師伐宋,德安以嘗逆戰,其民數十萬皆 俘戮無遺。時楊惟中行中書省軍前,姚樞奉詔即軍 中求儒、道、釋、醫、卜士,凡儒生掛俘籍者,輒脫之以歸, 復在其中,樞與之言,信奇士,以九族俱殘,不欲北,因 與樞訣。樞恐其自裁,留帳中共宿。既覺月色皓然,惟」 寢衣在,遽馳馬周號,積屍閒無有也。行及水際,則見 復已被髮徒跣,仰天而號,欲投而未入。樞曉以「徒死 無益,汝存則子孫或可以傳緒百世,隨吾而北,必可 無他。」復強從之。先是,南北道絕,載籍不相通。至是,復 以所記程、朱所著諸經傳註,盡錄以付樞。自復至燕, 學子從者百餘人。世祖在潛邸,嘗召見,問曰:「我欲取 宋,卿可導之乎?」對曰:「宋,吾父母國也,未有引他人以 伐吾父母者。」世祖悅,因不強之仕。惟中聞復論議,始 嗜其學。乃與樞謀建太極書院,立周子祠,以二程、張、 楊、游、朱六君子配食。選取遺書八千餘卷,請復講授。 其中。復以周、程而後,其書廣博,學者未能貫通,乃原 羲、農、堯、舜所以繼天「立極,孔子、顏、孟所以垂世立教, 周、程、張、朱氏所以發明紹續者,作《傳道圖》,而以書目 條列於后。別著《伊洛發揮》以標其宗旨。朱子門人散 在四方,則以見諸登載與得諸傳聞者,共五十有三 人,作《師友圖》,以寓私淑之志。又取伊尹、顏淵言行作 《希賢錄》,使學者知所嚮慕,然後求端,用力之方備矣。」 樞既退隱蘇門,乃即復傳其學,由是許衡、郝經、劉因 皆得其書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學自復始。復 為人樂易而耿介,雖居燕不忘故土,與人交尤篤分 誼。元好問文名擅一時,其南歸也,復贈之言,以「博溺 心末喪本」為戒,以自修讀《易》求文王、孔子之用心為 勉,其愛人以德類若此。復家江漢之上,以江漢自號, 學者稱之曰「江漢先生。」

許衡

按《元史許衡傳》:「衡字仲平,懷之河內人也。世為農。父 通,避地河南,以泰和九年九月生衡於新鄭縣。幼有 異質,七歲入學,授章句,問其師曰:『讀書何為』?師曰:『取 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每授書,又能問其 旨義。久之,師謂其父母曰:『兒穎悟不凡,他日必有大 過人者,吾非其師也』。遂辭去,父母強之,不能止。如是」 者凡更三師。稍長,嗜學如飢渴。然遭世亂,且貧,無書, 嘗從日者家見《書》疏義,因請寓宿,手抄歸。既逃難岨 崍山,始得易王輔嗣說。時兵亂中,衡夜思晝誦,身體 而力踐之,言動必揆諸義而後發。嘗暑中過河陽,渴 甚,道有梨,眾爭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或問之, 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亂,此無主。」曰:「梨無 主,吾心獨無主乎?」轉魯留魏。人見其有德,稍稍從之。 居三年,聞亂且定,乃還懷,往來河、洛閒,從柳城姚樞 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書,益大有得。尋居蘇門,與 樞及竇默相講習,凡經傳子史、禮樂、名物、星曆、兵刑、 食貨、水利之類,無所不講,而慨然以道為己任。嘗語 人曰:「綱常不可一日而亡於天下,苟在上者無以任 之,則在下之任也。凡喪祭娶嫁,必徵於《禮》,以倡其鄉 人」,學者寖盛。家貧躬耕,粟熟則食粟,不熟則食,糠覈 菜茹,處之泰然,謳誦之聲聞戶外如金石。財有餘,即 以分諸族人及諸生之貧者,人有所遺,一毫弗義弗 受也。樞嘗被召入京師,以其雪齋居衡,命守者館之, 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爛墮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 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以姚樞為 勸農使,教民畊植,又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為京兆 提學。秦人新脫於兵,欲學無師,聞衡來,人人莫不喜 幸。來學郡縣皆建學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還,懷 學者攀留之,不得從,送之臨潼而歸。中統元年,世祖 即皇帝位,召至京師。時王文統以言利進為平章政 事,衡、樞輩入侍,言治亂休戚,必以義為本,文統患之, 且竇默日於帝前排其學術,疑衡與之為表裏,乃奏 以樞為太子太師,默為太子太傅,衡為太子太保,陽 為尊用之,實不使數侍上也。默以屢攻文統不中,欲 因東宮以避禍,與樞拜命,將入謝,衡曰:「此不安於義 也,姑勿論。《禮》,師傅與太子位東西鄉,師傅坐,太子乃 坐。公等度能復此乎?不能,則師道自我廢也。」樞以為